中文(简体)

音乐综艺五年沉浮:什么才是音乐综艺的制胜法宝?

全文约4628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作为体量最大,最重要的综艺类别之一,音乐类综艺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更新换代”,陆续涌现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现象级节目。然而,虽然音乐综艺的玩法不断翻新,却没有出现一档能与《好声音》、《歌手》相媲美的爆款节目。

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类综艺为什么会走上下坡路?从近五年的音乐综艺沉浮录中,或许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原标题:音乐综艺五年沉浮:什么才是音乐综艺的制胜法宝?

摘要: 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类综艺为什么会走上下坡路?从近五年的音乐综艺沉浮录中,或许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上线4个小时,《中国有嘻哈》的播放量突破了1亿。节目播出到第六期,播放量直冲10亿大关。谁也没有想到,这档看似小众的音乐节目,会在暑期档掀起一场“嘻哈”风暴。也正是这档节目,为收视率和影响力不断走低的音乐综艺,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体量最大,最重要的综艺类别之一,音乐类综艺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更新换代”,陆续涌现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现象级节目。尤其在“超女”和“好声音”爆红期间,内地综艺市场几乎被音乐综艺“一统江湖”。

近两年来,音乐类综艺开始出现了颓势,老牌综艺的声势大不如前,新生节目也鲜有爆款。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类综艺为什么会走上下坡路?《中国有嘻哈》的爆红又给此类节目带来哪些启示呢?从近五年的音乐综艺沉浮录中,或许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回顾音乐综艺的五年沉浮

当新一季的《中国新歌声》祭出刘欢、那英、周杰伦、陈奕迅组成的超强导师阵容,仍然难以挽回收视率的下跌时,准会回想起五年前节目刚刚开播的盛景。

2012年,《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很快火遍全国。仅仅播出了3期,该节目的收视率已经飙升至3%以上。到了总决赛,《中国好声音》的实时收视率一度超过6%。伴随着收视率的飙高,吴莫愁、吉克隽逸、张玮、梁博等选手都体验到了一夜爆红的滋味。

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启了“草根选秀”时代,让音乐综艺迎来了首次井喷。那么,《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则开启了音乐综艺的“第二春”。作为一档版权节目,《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已经相当成熟,虽然也有包装策划,但总体上回归了音乐的本质,真正为观众献上了能够震撼心灵的好声音。

2013年,《我是歌手》开播,成为了又一档现象级音乐综艺。《我是歌手》打破了音乐类节目寻挖掘新秀的节目惯例,采用成名歌手同台竞技的节目模式,再次掀起了音乐综艺的收视狂潮。

近两年,音乐综艺又进化出不少新玩法,如音乐竞猜类的《蒙面歌王》、《隐藏的歌手》等,偶像养成类的《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等,素人挑战成名歌手类的《天籁之战》、《我想和你唱》等,演员比拼歌艺的《跨界歌王》等节目。然而,虽然音乐综艺的玩法不断翻新,却没有出现一档能与《好声音》、《歌手》相媲美的爆款节目。

与此同时,老牌音乐综艺也陷入了收视滑坡、影响力下滑的窘境。去年,《中国新歌声》的收视率从2015年的从4.45%下跌到了2.88%。今年年初播出的《歌手》捧红了迪玛希和赵雷,却同样阻止不了收视率的下滑——上一季的平均收视率在2%以上,这一季已下滑到了1.4%左右。

今年暑期档,音乐综艺再次呈现出“霸屏”之势,不仅有老牌综艺《新歌声2》和《快乐男声》回归,也有新晋综艺《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超次元偶像》崭露头角。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夏天,音乐类网综对电视综艺奋起直追,大有赶超前者的势头。

截止到发稿前,《中国新歌声2》播出三期,收视率在2%左右徘徊,累计网播量为6.3亿。《中国有嘻哈》6期节目的累计播放量为11亿,《明日之子》7期节目的累计网播量为13.7亿。尤其是《中国有嘻哈》,在网播热度和话题度方面已经和《新歌声2》相差无几。然而,这档节目仅仅播出了几期,能否成为一红几年的现象级节目,目前还是未知数。

回望这五年,会发现音乐综艺仍然是综艺市场的“刚需”。仅在去年,荧屏上就挤进了30多档音乐综艺,今年预计播出的音乐综艺也至少有20余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音乐综艺已经出现了疲态,老牌综艺的影响力不断减弱,新晋综艺却又鲜有爆款。这正是业内人士不断“唱衰”音乐综艺的主要原因。

近五年的音乐综艺存在哪些问题?

在经历过《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火爆后,近两年的音乐综艺逐渐告别辉煌,步入平淡。虽然卫视和网络平台对于音乐综艺的好感未减,但观众似乎已经失去了举家追看的那种热情。那么,近五年的音乐综艺节目存在着哪些问题?为何现象级节目难以再现呢?

1、依赖成熟模式 创新意识不足

与早期的选秀节目不同,近五年的热门音乐综艺节目多数都是版权综艺。套用成熟的节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节目的成功率。比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音乐综艺,都耗费重金购买了海外王牌综艺节目的版权。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购买版权后,《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不仅可以获得版权方提供的200多页“制作宝典”,版权方还会分批派专家对中国团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定位导师、如何挑选学员等。最终,《好声音》不但拷贝了音响、舞台等硬件设施,就连评委的个性、选手的故事和节奏的把握也做到了完美复制,这才让自己变成了“爆款”。

近两年,音乐综艺的声势大不如前,可以说是“成也模式,败也模式”。在版权争夺战中落败的《好声音》,受限韩令影响的《歌手》,都不得不重整旗鼓,以原创节目的面目重新出发。但从目前来看,两档节目的节目模式并没有明显变化,缺乏令观众惊艳的新创意。这也正是老牌音乐节目的收视率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

2、缺乏原创音乐作品

纵观国内的音乐综艺,会发现大部分的节目都是“老歌新唱”。无论是歌手竞技、草根选秀、星素互动,还是身份竞猜,都在通过简单的编曲一遍遍地重复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久而久之,观众也很容易感到审美疲劳。

近几年来,虽然也出现了《中国好歌曲》等鼓励原创的音乐综艺,但这类节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就拿《好歌曲》来说,这档节目虽然捧红了苏运莹、戴荃、霍尊等原创音乐人,但节目影响力很难跟《好声音》、《歌手》相媲美,仍需要解决大众关注度不高、商业价值不高的问题。

3、节目的过度开发造成“人才荒”

自《超级女声》以来,中国的歌唱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经过多年的草根海选,以及以及多档选秀节目持续不断的各地深挖,适合此类节目的新秀已经被发掘得差不多了。连续制作了六季的《好声音》等节目,都开始面临“人才荒”的问题。

前段时间,《中国新歌声2》刚刚开播,就因为“选手荒”遭遇了观众的质疑。第一期的6位参赛选手,没有一位是真正的“草根”。就连年仅19岁的叶炫清,也参加过《梦想的声音》,发过一首个人单曲。实力新秀难得的情况下,音乐选秀节目逐渐开始沦为“选秀回锅肉”发光发热的舞台。

4、造星能力有限

李宇春、张靓颖、吴莫愁、张杰、薛之谦、李易峰、马天宇……当年在选秀节目中名不见经传的姑娘小伙,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娱乐圈的知名艺人。但在细看之下却会发现,这些选秀明星多数都是在2010年之前出道的,近几年的音乐综艺节目中,捧出的新星寥寥无几。

还是以《中国新歌声》做例子。这档节目已经播出了五季,第六季正在播出,能被观众熟知的却只有吴莫愁、吉克隽逸、张碧晨、梁博等区区几人。很多选手参赛时人气颇高,走下舞台就逐渐“销声匿迹”,通过音乐综艺出道而成为知名歌手的选手凤毛麟角。

既然制作团队的精力不放在“造星”,那他们在关注什么呢?结论很简单,他们只关心节目能否带来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吸引观众,音乐类节目常常需要炒作话题,从选手们的“梦想故事”,到导师们的育儿经验。留给选手的歌唱时间越来越少,选手和导师的“吸睛表演”却越来越夸张。

5、过度依赖明星效应

早年的选秀节目中,担任评审的一般是专业人士,很少能看到大牌明星的身影。近些年来,音乐综艺越来越依仗明星效应,似乎不请来一两个大牌明星,都不好意思让节目开播。

正在热播的《中国新歌声》中,请来了刘欢、那英、陈奕迅和周杰伦担任导师。《快乐男声》中,担任评审的是罗志祥、陈粒和李健。《明日之子》邀请了杨幂、薛之谦和华晨宇,而《中国有嘻哈》邀来了吴亦凡、张震岳、潘玮柏和热狗。从导师名单中可以看出,这些节目不仅希望导师带来专业点评,更寄望于他们庞大的粉丝群,希望给节目带来更高的关注度。

高人气导师的加盟,的确会给音乐综艺带来高关注和高收视。就拿《中国好声音4》来说,周杰伦成为新晋导师后,对于节目的收视率提振作用非常明显,前五期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均超过了5%.而在第三季,节目的收视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

然而,过度依赖明星效应,未免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比如在这一季的《中国新歌声》中,导师成为了节目的最大看点,首期节目的导师表演甚至超过了半个小时。观众追看节目,是想看陈奕迅唱歌,看周杰伦的新表情包,而不是看选手的表演。作为一档音乐综艺,观众最关注的不是“好声音”和“好歌曲”,反而是导师的表现,这就有些让人尴尬了。

音乐综艺如何破局要么小众要么好玩

近两年,音乐综艺看似是百花齐放,实则存活率很低。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中存活下来,音乐综艺需要突破老旧的节目模式,融入新的创意。在文创资讯看来,《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热度颇高的综艺节目,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

1、追求细分,小众音乐更有新鲜感

从去年的《盖世英雄》开始,细分类型的音乐综艺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专注嘻哈音乐的《中国有嘻哈》,专注方言歌曲的《十三亿分贝》,专注民歌的《中国民歌大会》,都属于这一类型的音乐综艺。

相较于万年不变的竞技类音乐综艺,细分类型综艺更容易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就拿《中国有嘻哈》来说,这档节目不仅让观众在一夜之间知道了“freestyle”、“diss”等术语,也让他们见识到了嘻哈音乐及其主张的文化和生活态度。在节目中,观众终于不必看选手扯着嗓子狂飙高音,而是可以看到嘻哈歌手肆意施展创作才华,这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

2、追求好玩,融入悬疑推理元素

去年,国内的音乐综艺诞生了一个新的类型——推理型。这种模式虽然在韩国已经“玩烂了”,但在引进国内之后,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虽说都是音乐竞猜节目,节目模式也各有不同。比如,《看见你的声音》和《偶滴歌神啊》是让鉴音团鉴别出音痴和实力唱将。《谁是大歌神》和《隐藏的歌手》是让鉴音团区分出真实歌手和模仿者,《蒙面唱将猜猜猜》则是让鉴音团猜出蒙面歌手的真正身份。

其中,《蒙面唱将猜猜猜》可以说是音乐竞赛类节目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档了。节目不仅把谭晶、萨顶顶两个热门歌手留到了最后,还让金海心、周蕙、侧田、罗中旭等久未露面的歌手一个只用声音跟观众交流的机会,唤起了观众心中久违的音乐记忆。

有别于竞技类音乐综艺,这类推理竞猜类音乐节目的核心并不是考察歌手的唱功,而是以游戏规则的设置提供娱乐体验。对于观众来说,这类节目既可以提供推理的乐趣,也可以在一首首竞猜歌曲中大饱耳福,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3、追求网感,贴近年轻观众的心理

所谓“网感”,实际上是网综内容创作区别于电视节目特性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说,有网感就是贴合当下互联网用户的喜好和价值观表达。近两年,具有网感的音乐综艺不在少数,《偶滴歌神啊》、《我想和你唱》和正在热播的《明日之子》,都属于此类节目的佼佼者

以《明日之子》为例。这档节目的目标受众大约是95、00后为主的年轻族群,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力图突破常规综艺节目的藩篱,融入了很多互联网元素。从节目模式来看,《明日之子》设置了“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三个赛道,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不同口味。

从节目风格来看,这档节目融入了不少搞笑元素,比如混剪入二次元动漫来制造节目笑点,插播《明日娱乐》《明日农业》等有趣内容来打破常规剪辑节奏。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节目还“邀请”了一位二次元虚拟歌手荷兹来参赛。虽然观众对荷兹的表演实力褒贬不一,但能在一档节目中看到虚拟歌手和其他选手同台竞技,还是很令人惊喜的。

这类极具网感的综艺,往往能够通过搞笑和戏谑的方式,调节竞技类音乐节目的紧张气氛。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类综艺节目也更容易让他们感觉亲切,增加他们对节目的好感。

4、回归初心,鼓励原创音乐创作

近两年,虽然国内的音乐综艺出现了很多新玩法,但依然逃不开“老歌翻唱”的模式。回顾近五年的音乐综艺,真正推崇原创歌曲的似乎只剩下《中国新歌曲》一档。在其他音乐综艺中,创作歌手也常常因为人气不足,总是身处淘汰的边缘。

上周播出的《明日之子》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毛不易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消愁》,以出众的歌词创作能力惊艳全场,却因为人气不够处在淘汰边缘。节目结束后,这首歌在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获得了疯狂的转发,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由此可见,观众并非不爱原创歌曲,只是很难在如今的音乐综艺中很难觅得原创歌曲的踪影。尤其在近两年,在音乐综艺节目日益红火的同时,“音乐”的身影却慢慢淡去。高颜值的歌手越来越多,搞笑耍宝的歌手越来越多,能够触动人心的原创歌手却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一档优质的原创音乐节目,很可能会受到更多观众的追捧。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综艺曾经占据综艺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音乐综艺依旧一片繁荣,真正能让观众记住的“好声音”和“好歌曲”却越来越少。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与其深陷成熟模式固步自封,倒不如从中跳出来,做到内容、模式、态度等方面的“反套路”,击中观众“尝新”的愿望。同时,也应该鼓励原创音乐创作,促进音乐市场的发展。只有这样,音乐综艺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编辑:mary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