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不是快餐盒,影視業的本質應該是工業和實業
IP畢竟只是原材料,在工業領域,原材料廠商永遠不是生產高端工業品的核心企業。
1976年,美國批判社會學者丹尼爾·貝爾在《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寫下了一段有關後現代文娛、健康產業的論述:“如果工業社會的定義是根據作為生活標準標誌的商品數量來確定的話,後工業社會的定義則根據服務和舒適——保健、教育、娛樂和文藝,所計量的生活質量的標準來確定的。”
離經叛道的丹尼爾·貝爾這一理論在當時備受爭議。但是批評丹尼爾·貝爾的那些人,甚至是丹尼爾·貝爾本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41年後他的理念會在商業層面上會得到印證。
中國商人馬雲在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採訪時,提到“五年前,我們有過一個大辯論,對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什麼。最後決定是happiness和health……至少看電影能讓人快樂,我覺得我們應該和好萊塢合作。”
這或許正是今天硅谷和中國互聯網巨頭在文娛產業樂此不疲的核心原因。
影視業的本質是工業和實業
在今天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搶IP的環境下,IP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企業能不能做文娛、做影業的唯一標準。互聯網公司炒IP也因此成潮。但炒IP更像是一場投機行為,就像是一場“鬱金香泡沫”——17世紀荷蘭人炒作鬱金香成潮,對數字的狂熱追求、羊羣效應、理性完全喪失導致了泡沫最終破滅。
《新京報》在8月23日刊出一篇名為《IP已死,請讓影視迴歸藝術本身》的評論,評論中有這樣一句話很是認同:
對現實的簡單化處理,價值觀世界觀單一,過於強調所謂愛情的元素,陷入信念虛無,對受眾沒有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的引導。而這些作品是故事背後的空空蕩蕩,毫無價值可言,僅僅有一個貨幣化的價錢在張揚自己,無異於精神鴉片。一部傳世佳作,還是要靠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來實現的。
影視雖然是為了滿足人虛無縹緲的“快樂”,實際上卻是“實業”。影視業上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和邏輯性,生產流程極為嚴謹,以至於“影視工業”這個詞也因此而誕生。
之所以用“工業”來形容,是因為圍繞影視作品具有生產、營銷、發行、後產品開發等一系列產業鏈環節、廠商及相關服務所構成的完整體系。這套體系就像是工業流水線一樣嚴謹。
如果僅僅是想靠IP在短時間內撈錢,雖然會在短期內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定會導致爛片橫行,很難在藝術層面上給人留下太多深刻印象。
因此,阿里巴巴文娛集團董事長俞永福有一句話説的非常準確——以“富養女兒”的心態做實業。“實業”這個詞幾乎點名了影視的本質。阿里大文娛也正是以實業心態,針對文娛領域的行業痛點和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幫助合作伙伴製造出好的作品。
在外界看來,零售電商企業做文娛是一件“調性很怪”的事情,特別是零售電商企業不是從文娛發家的,IP存量相比某些背靠IP富礦的企業相差一段距離。但是,IP畢竟只是原材料,在工業領域,原材料廠商永遠不是生產高端工業品的核心企業。
無數案例都在證明這個理論。今年年初,拿到了三座奧斯卡小金人的亞馬遜獲得了通往好萊塢的門票,這意味這家零售巨頭的影業戰略正在成功落地。亞馬遜選擇影片還是發行策略上,是以互補和尊重的姿態慢慢融入好萊塢,不和好萊塢發生直接競爭關係。
互聯網改造影視產業的核心
目前傳統影視公司的短板主要是兩塊,第一塊是宣發渠道和宣發手段有限,第二則是沒有數據支撐,製作、宣發以及市場研究沒法做透。
就像是今天的工業企業都需要尋求互聯網轉型一樣——產品必須進入互聯網渠道,物流銷售要進行數據化改造。影視公司同樣如此。
8月25日,阿里影業與《戰狼2》的出品、發行方北京文化宣佈結成戰略合作伙伴。根據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的説法,《戰狼2》票房中,淘票票出票佔40%.《戰狼2》背後淘票票是獨家互聯網聯合發行平台,阿里影業作為出品方和發行方在資金上有所投入,在宣發、票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支持。
傳統票務平台處於食物鏈的中下游,只是上游文化產品生產商的銷售渠道商,要麼做的一級代理,要麼是二級分銷。本質上説,這種業務是沒有優勢的,缺乏核心壁壘。因此,很多票務公司面對危機,選擇搶佔上游內容生產,或者去經營下游劇院,甚至是跨界投資電影。
現在的三大票務平台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在走。2017年目前票房前10名的國產片,淘票票參與聯合發行7部,還打造了《一條狗的使命》、《摔跤吧!爸爸》這兩部票房黑馬。
以票務為核心,上下游分別佈局,從影片拍攝製作階段就參與投資,到後來的宣傳發行,前期線上推廣,後期售票,這一套產業鏈運作正在成為影業的入口。
互聯網公司的數據、渠道以及背後的組合拳才是讓國內影視產業升級的核心競爭力。
大文娛不是快餐盒而是釀酒缸
這個財季中,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文娛板塊都有一定的虧損,但文娛產業不是快餐盒,而是釀酒缸。
動輒在短期內追逐收益絕對不是締造健康、長久文娛產業的應有思路。互聯網公司選擇涉足文娛產業,就要做好長期投入的心理準備,畢竟這是實業。
從產業成熟度來説,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形成完整且成型的生態閉環模式,手握閲文集團和大量動漫資源的騰訊,如今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IP產業鏈條,阿里今天在影業層面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資源業務整合的結果。
國內影視公司有待互聯網巨頭去一點點改造,讓產業打磨更加成熟。這個過程絕非三五年就能實現,很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乃至百年來深挖。
我們真正期待的是,互聯網巨頭能夠在自家體系內逐漸孵化出能夠長時間留存、開發的明星IP,並且根據IP延展出更多泛娛樂的優質內容,而非現在很多企業的快餐化作業。
這幾天馮小剛一句“有垃圾電影,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的言論引發了爭議,我們無意去分辨到底誰更垃圾。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即使是在好萊塢,也不存在炒IP這種現象,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從來都是定期收集劇本策劃,經過多輪篩選,把一個IP進行反覆打磨,讓它發光發亮,而不是像中國資本市場搶購、囤積一大批無價值的IP.
快餐毫無營養,美酒才能越釀越醇。這一點,國內很多企業可能真的要好好學習好萊塢。
1911年,美國導演大衞·格里菲斯為尋找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選擇從洛杉磯向北出發。當他發現好萊塢之後,決定把攝影組搬到這個小鎮。這一舉措也直接推動好萊塢成為影視工業的搖籃。
好萊塢影視工業產業鏈,以迪士尼和時代華納為例
從1995到2014年5月,好萊塢共公映了12545部電影,其中改編自其它來源的電影共5703部,佔據市場份額52.94%.其中,源於漫威漫畫的系列英雄電影成為好萊塢最成功的IP開發案例。
美國漫威這家創始於1939年的漫畫公司,創造了包括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綠巨人、X戰警、銀河護衞隊等在內的幾十個超級IP,衍生的電影、遊戲、周邊產品形成互聯,至今還在向全世界輸出最簡單、質樸的價值理念。
一個世紀以來,好萊塢經歷了沉沉浮浮,“八大電影公司”與“七姐妹”等不同時代的烙印都早已斑駁,經過整合、併購以及新崛起的六家企業主宰着西海岸的攝影棚,但好萊塢塑造的經典IP卻始終留存在人們心中,影響至今。
只是期待,中國互聯網公司能夠造就中國的好萊塢。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