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暑期檔其他國產片收入總和都不如《戰狼2》?
原因之一是中國觀影人羣的結構已經轉變。
隨着8月25日起《星際特工》、《極盜車神》、《賽車總動員3》等一批外國電影的上映,2017年的暑期檔,又名國產電影保護月,終於要結束了。而上個週末,《殺破狼·貪狼》、《破局》、《十萬個冷笑話2》卡着最後關頭,擠進了這個窗口期。在票房上,這些電影的表現都不出色。《殺破狼·貪狼》的日均票房為6000萬左右,與2015年上映的前作《殺破狼2》相當。《十萬個冷笑話2》同樣與2014年底上映的《十萬個冷笑話》走勢持平,最終將會落在1億元左右的票房。至於由王千源、郭富城主演的《破局》,還沒有主打親子向的《賽爾號大電影》票房高。
這些電影整體表現不佳,看上去也像是這一個暑期檔整體國產片表現的一個縮影。除了已經超過50億票房的《戰狼2》,剩下的國產片中票房最高的是《悟空傳》,扣除服務費之後,總票房為6.5億元。緊隨其後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4.9億元。考慮到兩部電影投資過億,並且改編自有大量粉絲基礎的原著小説,這樣的成績遠不能説是讓人滿意。剩下所有的電影都沒能超過3億元。
如果以單片來看的話,各部影片都有不同的原因。《繡春刀2》以及《閃光少女》屬於電影質量過關,然而宣傳和發行缺失,以至於沒有在市場上掀起什麼浪花,就匆匆下映。《悟空傳》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是宣傳攻勢鋪天蓋地,影院排片也基本達標。但電影本身的質量欠佳,兩者的豆瓣評分分別為5.4分和4.2分,口碑最終拖累了電影票房的表現。
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暑期檔上映的所有國產片票房加起來都沒有《戰狼2》一部高。這説明,整個中國國產片的表現,在這個暑期檔,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極度失衡狀況。
強者愈強的理論當然也能用來解釋——影院知道《戰狼2》熱度居高不下,因此連續安排多場次放映,擠壓了其他電影的市場空間。此前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三生三世》鎖場事件中,就出現了影院以設備故障為由給購買了《三生三世》的觀眾退票,轉而放映《戰狼2》的現象。
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於爆款的依賴。電影在很多市場都是依賴一羣有穩定觀影習慣的觀眾,但中國市場並非如此。
在整個2016年,越來越多以前沒有觀影習慣的觀眾走進電影院,但每年觀影12次以上的重度觀影觀眾的數量卻出現了下滑。
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靠新增銀幕數量拉動市場,許多觀眾還沒有被培養固定習慣;影片整體質量下滑,有習慣的人羣流失。
不難理解,沒有固定觀影習慣的人羣更容易因為一個刷爆朋友圈的口碑而走進電影院,從而推舉出一個又一個超級爆款。
《戰狼2》之外,同期上映的以慰安婦為題材的紀錄片《二十二》事先也絕不會有人想到一週時間票房能夠過億。更早前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更是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獲得了接近13億元的票房。
如果仔細考察這些電影,就很容易發現,整個社會的氛圍以及集體情緒是讓沒有穩定觀影習慣的人走進電影院的關鍵。
《戰狼2》被觀眾讚美的地方,除了大場面、動作戲精彩以外,也一定會提及貫穿整個《戰狼》系列的那句口號:“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二十二》關注到的羣體,無論如何都會勾起幾十年以來一直都被培育着的民族主義情緒。至於《摔跤吧!爸爸》,在影評節目《反派影評》中,《長江圖》導演楊超認為,除了在電影技法和體育類型上的勝利以外,“這個片子讓中國人第一次體會到集體主義、共同體的温暖。”可以説,這三部電影多少都切中了中國人潛意識中的一種集體文化心理。
這本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星球大戰》之所以能夠在美國成為國民級別的電影系列,許多電影學者也都認為,這與1970年代末的冷戰氛圍有關。《星球大戰》通過原力的光明面和黑暗面構建出了一個簡單的正邪對立,並最終以浪漫化的手法表達了邪不勝正的主題。對於處在冷戰陰影下的美國人來説,是一種心理安慰。
但放在當下這樣一種社會環境和電影產業當中,《戰狼2》的成功、《二十二》的大賣很可能會起到一種你並不會感到奇怪效果——一大批以模仿為主的,甚至可以説是粗製濫造的同類型電影登場,直至讓類似的題材成為雷區。
在市場急需多元化的今天,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編輯:xi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