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成立半年 26位專家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由14位法學專家和12位文學藝術界專家組成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已經成立半年了。

原標題: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成立半年,編劇劉和平借“秋交會”發聲——

已開始接案子,未來會有示範意義

2017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現場

為期三天的2017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簡稱“秋交會”)正在北京會議中心進行。今年的“秋交會”,除了和往年一樣進行電視劇業務的洽談,還迎來了一個時間節點:由14位法學專家和12位文學藝術界專家組成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已經成立半年了。

本次交易會的開幕論壇,來自法律學界、業界,以及電視圈的業內人士重點探討的話題是影視著作權糾紛問題的產生和解決。對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發揮的作用,其常務副會長、著名編劇劉和平底氣十足:“鑑定委員會目前已經開始接案子,但不會盲目地接很多案子,我們接的案子未來會有示範意義,對未來的司法實踐有指導意義。”

在影視大IP盛行的當下,著作權的歸屬意味着名和利,因此相關糾紛近年來呈現井噴式增長。去年底的熱播劇《錦繡未央》涉嫌抄襲200多本小説;今年3月份伴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原著小説被指抄襲《桃花債》;隨後,湖南衞視的熱播劇《楚喬傳》也被指抄襲《九州縹緲錄》和《斛珠夫人》;今年8月,網絡作家“匪我思存”指責流瀲紫的網絡小説《甄嬛傳》和《如懿傳》均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影視著作權糾紛的口水仗一直不斷,但真正訴諸法律的屈指可數,最終的是非曲直往往不了了之。

縱觀近年各地法院審理的著作權案件,影視類著作權案件常年位居首位。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蘇澤林介紹,這類案件不僅數量大、佔比高,而且其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有關劇本抄襲,劇與劇之間抄襲的認定,以及獨創性、唯一性、表達等問題的認定,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案件的審理難度,更給法官增添了巨大的工作量。”劉和平笑言,委員會做的工作,就是在法律忙不過來時,追尋事實背後的實質真相,“因為創作有規律,真正搞創作的人知道,是自己的勞動成果還是剽竊的,我們一比對,八九不離十。”

事實上,抄襲鑑定的活兒,非常有技術含量,必須由專業人士來操作。作為鑑定委員會專家的著名編劇汪海林解釋,如果是文字抄文字,法律有明確規定,超過多少字算抄襲,比較容易判斷,“但影視版權糾紛中,非法改編的案子比比皆是,需要專家判定,比如瓊瑤訴於正抄襲的案子,兩者的戲、台詞、人物並不同,要從戲劇功能上去判斷存在抄襲,法官就評判不了。”

劉和平對打擊抄襲的信心,來自當前鑑定委員會相對充足的人力資源,用他的話説就是“架子已經搭起來了”。除了由26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庫,鑑定委員會還設置了四個常設的處室,即法務室、鑑定室、疑難案件研究室和複核室。他介紹,鑑定委員會接手案子後,由專業編劇來做第一遍比對鑑定,初步意見出來後,隨即抽取相應的專家,比如中戲、北影戲文系主任,影視專業的博士生導師,著作權方面的學者,以及資深知識產權的法官,進行第二遍比對審查,看第一輪比對是否客觀,“一旦取得共識,就提交法院,作為審判的主要依據。”

對於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的鑑定結果,劉和平強調“一定要專業和客觀”,因為“這牽涉到行業規則和健康發展”。因為鑑定過程費時費力,作為非盈利機構的鑑定委員會,在鑑定費用收取上,參照了中國版權中心接受鑑定的標準。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持給委員會的日常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持,劉和平介紹,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提供了委員會日常工作的經費,並安排了辦公地點。

不過,當前的困局是,維權成本太高,侵權成本又太低。大多數涉嫌抄襲的作品並不怕判決,在幾億元的影視版權費用面前,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賠償只是九牛一毛。2014年,瓊瑤訴於正抄襲,最終瓊瑤勝訴並獲賠500萬元。瓊瑤曾在勝訴後感嘆:“雖然贏了,卻耗去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侵權者的抄襲作品不僅播映完畢,網絡版和海外版都已紛紛播出,不法所得早已收入囊中。作為該案的專家輔助人的汪海林直言:“於正不到一星期就把500萬元打過來了,但至今沒有道歉。不道歉,他的粉絲就會認為他只是輸了官司,年輕的編劇就會學他,問題的嚴重性就在這兒。”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