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二三線衞視竟“零收視” 人、財、權成了壓倒衞視的稻草

據調查,很多二三線衞視已經面臨無人觀看的窘境了。其中有一些衞視為了收視率面子上好看一點,會買一點點例如0.1%的收視率,但於事無補,情況已經不容樂觀。

原標題:你發現了沒,居然有80%的二三線衞視“零收視”

現在很多二三線衞視已經是“零收視率”了!

據調查,很多二三線衞視已經面臨無人觀看的窘境了。其中有一些衞視為了收視率面子上好看一點,會買一點點例如0.1%的收視率,但於事無補,情況已經不容樂觀。因根本搶不到頭部內容大劇,二三線已經淪為“苦情劇”和“抗日神劇”的集散地,花個2-5萬一集買部抗日神劇一播再播,多輪重播劇的播出已是常見現象。

接下來的趨勢,二線衞視黃金劇場“先網後台”會成為常態。對這些頻道而言,與其播出一些效果不明朗的首輪劇,不如找一些點擊量表現不錯、性價比也合適的網劇播出。三線衞視黃金劇場基本上沒有首輪劇釋放,以重播多輪劇為主,不涉及“先網後台”模式。一方面,三線衞視平台的觀眾特徵一般年齡偏高,與網劇目標觀眾存在較大差異,收視效果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先網後台劇目的報價不見得比一些經典多輪劇低,性價比不合適。最後,電視台喪失話語權,演變淪為視頻網站的播放器。

英雄老去和美人遲暮總讓人傷感,但沒有辦法改變事實。

2017年,二三線衞視發不出工資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線衞視出現零利潤率情況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從目前陸續舉辦的新一年度秋季招商會來看,衞視台不約而同地將砝碼壓在大劇上。而在經歷了網絡平台頭部內容強烈猛攻、廣告明顯分流的2017年、2018年,對於各大衞視來説將會遭遇更為嚴峻的挑戰,電視台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嗎?或者已經走向死亡?

-==零收視現象的背後,已導致電視台發不出工資,負債經營==-

由於收視率調查是抽樣調查,抽取的樣本量是有限的。對於一檔節目,如果恰好抽取的樣本都沒有收看,反映在收視率數值上,就是收視率為零。需要説明的是,某一檔節目的收視率數值為零,並不意味着在調查區域內沒有觀眾收看該檔節目。偶然出現的零收視並不能説明什麼,但一檔節目、一個時段經常出現零收視,或收視水平一直徘徊在低位,這種“低”的趨勢就必須要引起重視。

而長期收視低迷,廣告經營舉步維艱,多元化創收無門,停發工資、暫緩發工資、貸款發工資、向政府借款發工資的情況也開始出現。以前都是媒體幫農民工兄弟討薪,這次居然輪到了電視台的員工向電視台討薪。

而有些電視台已經開始負債經營了,就在去年一則河北省的“救市”通知已然告知。“全省140家縣級媒體,近幾年經營性收入下滑60%以上,負債經營佔90%以上,大部分採編播設備亟需更新升級”。這則通知顯示的調研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河北省的調研結果已衰敗至此,窺一斑而知全豹,全國其他省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河北省既然開了先河,2017年全國範圍內財政供養主流媒體亦成風潮。“傳統媒體媒介融合的窗口期是2020年,抓不住最後一根稻草,廣電就會成為全額撥款單位。”傳媒大學校長鬍正榮的話似乎樂觀了一點。

-==三大原因導致零收視:廣告資金流失、經營人才流失、管理體制僵化==-

而導致二三線衞視“不思進取”零收視率的原因不外乎三點:人、財、權,但這三點似乎都成為了壓倒目前二三線衞視的稻草,不重新換血改革只能止步不前。

廣告資金流失

電視台是靠廣告,贊助來賺錢的。電視台是最強勢的傳播途徑,廣告就是需要將發佈的信息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所以電視台是有實力企業的重要宣傳平台,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廣告,都是按秒計算的,真的很燒錢,但也確實很有效果。

收視率是廣告投放效果的重要考核標準,收視率越高,那麼廣告價值越高,電視台收益也越高了。這也與企業想要擴大影響的目的相契合,所以企業就更加願意用更多的錢在收視率高的節目裏投放廣告。收視率賺錢,其實還是知通過廣告影響力賺錢。另外,像贊助、冠名等方式都也是廣告的變形。

中國有句老話"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電視總體廣告收入萎縮,主要來自二三線電視台,如青海、內蒙古、海南等頻道已經把殼賣掉。某二線衞視負責人曾感慨,看到有好項目也沒辦法拿到,因為沒有錢買,越沒錢越沒辦法購買好資源。

哪家影視/節目製作公司沒有被電視台拖欠過項目款?以前大家一定不會擔心電視台的還款能力,但近兩年負責人的頻繁更替、廣告收入的縮減,影視公司肯定會為自己的錢袋子多操心。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當電視台不能給資本好的願景,資本就會選擇離開。

經營人才流失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放眼電視圈,近幾年電視人紛紛出走的消息已經不算重磅新聞,為什麼?因為太多了。在以前,一流的人才大多數都在電視台體制內,因為政治壟斷形成了強勢平台,而強勢平台的光環又會持續吸引高端人才。在這裏有地位,且收入也不錯。而到了現在,連央視一線衞視都留不住人才,何談二三線衞視呢?

對於體制內高端人才來説:第一,一旦電視台工資加上灰色收入。比不上在市場經濟下正大光明掙錢來得痛快的時候,自然要出去。第二,電視台廣告收入越來越萎縮,處境越來越艱難。在這個平台上除了錢少,更難以實現權力和抱負的時候,自然要出去。第三,當一個行業開始像小靈通和短信業務一樣迅速衰落,讓從業人員的收入和地位都遠遠低於其他行業的時候,自然要出去。

管理體制僵化

中國是全球電視台最多的國家,而且是多而不精,很多電視台靠“吃政府飯”才能勉強維持。據報道,廣電總局2010年統計,中國有4000家電視台,24000多個頻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個數字估計只多不少,而且還沒有統計一些鎮電視台。

目前電視台只想留住人才,卻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機制體制突破,最後只能淪為培訓學校,替社會資本輸送人才,為他人做嫁衣。“蝸居”體制內賺資歷和影響力,然後脱離體制將積累的資歷和影響在市場中進行變現,廣電人才上演的這場“旋轉門”已成套路。

全國省級衞視市場的博弈,歸根結底是媒體系統和系統之間的全方位對抗比拼。這絕不是簡單的產品之間的競爭,其中既包含頂層設計的競爭,又有管理運營、業務流程的競爭,還有員工素質效率等諸多細節形成的合力比拼。如果不能堅持“衞視立台”“全線支持”的戰略,衞視發展就會缺乏內在驅動力,尤其是二三線衞視。

電視媒體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之間除了技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是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户體驗至上的營銷思維方式。電視人卻仍然停留在“受眾思維”。可問題是誰還是單向的信息“接受者”呢?誰還是圍在一起看電視的羣眾呢?

現在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終端的消費方式都被新媒體重新解構和定義,電視人必須做出改變。首要改變思維方式,從節目創意、策劃到生產、傳播、消費,都應該學會像互聯網一樣以用户為導向,提升生產和服務水平。用户體驗、用户中心應該是電視人的切入點和訴求點,而不是以“官媒”自居、以我為中心的封閉心態,更不是固步自封地認為看懂收視數據就是了解市場真相。電視人應該放下架子,走到用户當中,用心感受他們的需求。

-==先網後台將成主流==-

電視劇“先網後台”的播出方式,被業界普遍認為是視頻網站擊敗省級衞視的“關鍵”,也是省級衞視發展的“拐點”。但對於省級衞視而言,“先網後台”的衝擊遠不止分流收視率這麼簡單,“大劇話語權”的喪失才是最大的危機。前些年,伴隨着省級衞視的崛起,黃金劇場的“大劇話語權”曾經在省級衞視和地面頻道之間發生過一次交割。這次交割直接導致地面頻道成了“苦情劇”和“抗日神劇”的集散地,最優秀的劇目都集中到了一線衞視。

去年以來,大量劇目採用“先網後台”播出模式導致省級衞視周播劇場“名不符實”,逐漸淪為了“網劇重播劇場”。今年這一趨勢依然明朗,北京衞視、安徽衞視周播劇場的《青雲志2》、《龍珠傳奇》等,都採用了先網後台的方式。而且,電視劇“先網後台”模式呈現向黃金劇場和一線衞視蔓延的趨勢,今年已經出現了第一部“先網後台”的《外科風雲》。接下來的開年大劇《贏天下》已經採取打時差的“先網後台”模式。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