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資本青睞的實景演出難逃窘境 做強內容才是硬道理
從場館演出到場景演出正逐漸成為演藝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原標題:資本熱逐實景演出 “錢”景難測從場館演出到場景演出正逐漸成為演藝市場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來,各類實景演出項目的開展,吸引了大量資本在這一領域密集佈局。事實上,實景演出前期在場地規劃、搭建以及人力上的支出巨大,且需要多場次的演出擴大市場影響力。與此同時,實景演出同樣需依附帶有較大流量的演出IP,並對受眾羣體進行精準的標籤分化,才能基於對資源整合的利用率進行變現考量,否則將會陷入難回本的窘境。
密集佈局
在特定場景打造演藝IP的實景演出項目越發受到資本關注。以演唱會的舉辦和策劃為核心業務的亞洲星光娛樂剛剛完成了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便宣佈將正式成立品牌——星光實景,在isy三亞國際音樂節基礎上開發音樂實景演出項目;而保利在即墨古城舉辦的民謠音樂節也剛剛落下帷幕。
“實景演出在國內發展了十餘年,最初主要是以旅遊演出為主,但是近年來,音樂類演出、戲劇類演出也紛紛加入實景演出的陣營,並吸引了資本的目光。”演出行業評論人杜明表示,營造消費場景是演出項目實現盈利的有效途徑,僅以大型音樂節為例,以往都是在城郊空曠的場地舉行,僅是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觀眾,但是隨着音樂節數量的不斷增加,實景正逐漸成為音樂節差異化發展的必要元素,無論是分佈在古城、古鎮的民謠音樂節,還是以海浪沙灘為賣點的電音音樂節,根據場景打造定製化演出項目已成為市場發展的新趨勢。
收益難測
雖然實景演出有廣闊的消費“錢景”,但資本想從中獲利並非易事。杜明指出,實景演出的前期投入都很高昂,其中,場地搭建、人力服務以及燈光音響的架設需要耗費大量成本,這還不算邀請演出藝人的費用,因此,實景演出的回本週期也比較長,通常需要3-5年,“大型實景演出投入達億元的並不少見,但若不能在回本期內成功打造出一個吸引流量的演出IP,虧損基本已是定局”。
演出商陳琛跟記者算了一筆賬,通常一場大型户外音樂節單日的客流在萬人以上,門票的平均價格在300元上下,也就是説僅靠票務收入單日在300萬元左右,以音樂節舉辦7天計算,票務收入約2100萬元,這還不算與票務平台的分成,因此一場實景演出單靠票務是難以回本的,廣告贊助與資源置換都是獲取收入的方式,但相較於流動性較強的音樂節,演唱會、戲劇類實景演出對票務收入的依賴則比較大,若是整體演出上座率達不到六成以上,也很難覆蓋掉單場演出的運營成本。
“實景演出還面臨着氣候條件的限制,雖然4-10月是實景演出的旺季,但真正適合演出的時間並不長。”行業評論人王毅指出,户外演出因為天氣原因取消或者延期的並不在少數,但是這對於投入巨大的實景演出來説卻有不能忽視的影響,特別是在演出旺季,演出藝人的檔期安排非常滿,一旦錯過某個時間節點,再想恢復到原有的消費影響力並非易事。
做強內容
在陳琛看來,實景演出作為內容IP 的線下衍生產業,雖然可以通過資源置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若想形成長尾效應獲得穩定的營收,依靠內容形成市場影響力非常關鍵。結合演唱會行業來説,打造實景娛樂主題演唱會,首先,要依附於一個優質且自帶大量流量的IP;其次,要對受眾羣體進行精準的標籤分化,針對不同的屬性,迎合需求來完善內容的呈現,在此情形下,才能基於對資源整合利用率與收益的變現考量,“實景演出也是打造演出IP的方式,在做強內容的基礎上深度結合消費場景進行宣傳,形成品牌效應,便能吸引更多的流量”。
杜明則強調,實景演出雖熱,卻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鏈條,大部分都是以相關消費為支撐,而且盈利模式相對單一,衍生內容與文化合作較少,僅僅作為觀賞性的實景演出,缺乏交互體驗很難讓觀眾融入其中,但是隨着大量資本的進場,為實景演出提供改進基礎的同時,必然會導致大批同質化演出的出現,因此,憑藉內容差異化進行突圍市場也是實景演出未來實現優勝劣汰的必然方式。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