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需要更多“系列類型片” 市場經濟法則應受尊重
在具體的產業運作中,系列片與類型片往往是相互結合的,其優勢在於既能促進分工,又能培養忠實觀眾,從而以相對低的成本產生最高的效益。
原標題:行業觀察:市場需要更多“系列類型片”今年暑假,國內電影市場整體遇冷,卻有幾個出乎意料的高潮。先是三年前讓武俠片愛好者眼前一亮的《繡春刀》拍了續集《繡春刀2·修羅戰場》,獲得了比前一部更好的票房和口碑。後是一舉摘下中國最高電影票房桂冠的《戰狼2》在全國範圍內點燃觀影和討論的熱情。這兩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影片有兩個共同點:其一,均是此前有良好羣眾基礎的成功影片的續集;其二,均有非常鮮明的類型特徵。因此,對於它們的成功,作為“系列類型片”的原因不可忽視。
所謂系列類型片,其實是好萊塢最為成熟的一種內容生產類型。所謂“系列”,旨在突破單部電影時長與敍事容量的侷限,延長影片的生命週期,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影片人物及故事的產業與文化價值。所謂類型,則指按照一定的行業成規對影片進行分門別類的生產,使影片在擁有更加明確的觀眾羣體指向的同時,實現對各種類型的深耕細作。
在具體的產業運作中,系列片與類型片往往是相互結合的,如“速度與激情”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星球大戰”系列等等。其優勢不言而喻:既能促進製片行業的分工,又能培養一大批忠實觀眾,從而以相對低的成本產生最高的效益。
所以,當觀眾討論《繡春刀2》精緻的畫面與細膩的動作設計時,當人們評述《戰狼2》的愛國主義與硬漢氣質時,他們實際上也是在體驗電影的系列類型化生產帶來的好處。而那些將兩部電影的成功簡單歸結於個體的某種情懷的觀點,其實忽略了產業的因素在這個行業中所起的作用。
並非要否定電影創作者的個體勞動在電影產業的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畢竟一切產業都是由人構成的,離開了人,一切都無從談起。但很多時候,是成熟的產業規範指引着行業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所以,無論出於繁榮市場還是繁榮文化的目的,我們都應當歡迎系列類型片時代的到來,並呼籲市場經濟的法則在文化行業受到更多的尊重。作為所有流行文化門類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電影業,理應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編輯:xi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