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應突破IP和流量明星的桎梏
所以,一味指責中國觀眾喜歡IP和明星是忽略了問題的本質,中國電影真正的問題在於太過依賴IP和明星,又沒有成熟的機制來把控生產流程,從而放鬆了對電影質量的要求。中國電影市場上,IP(具有版權的內容)和流量明星佔據了壓倒性地位,故事情節、演技台詞卻被擠到了一邊,暴露出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成熟。
今年前6個月,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271.73億元,同比增長9.88%,僅票房超過10億元的影片就達10部,比2016年全年9部的成績還多。觀眾的鈔票大都貢獻給了進口片。在總票房裏,國產影片僅佔38.5%,10部過10億元票房影片中,只有3部是國產片。
原標題:國產電影應以提質為要中國電影市場上,IP(具有版權的內容)和流量明星佔據了壓倒性地位,故事情節、演技台詞卻被擠到了一邊,暴露出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成熟。但一些題材小眾、質量上乘的電影,在網絡上得到好評,並引發觀眾自發傳播,説明圈錢不再是中國電影的常態,中國觀眾懂得欣賞好的片子,也願意為誠意之作埋單。
電影市場半年報日前出爐,結果讓人喜憂參半。
喜的是,觀眾對電影熱情不減。今年前6個月,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為271.73億元,同比增長9.88%,僅票房超過10億元的影片就達10部,比2016年全年9部的成績還多。憂的是,觀眾的鈔票大都貢獻給了進口片。在總票房裏,國產影片僅佔38.5%,10部過10億元票房影片中,只有3部是國產片。2017年時間過半,還沒有出現一部能引發社會話題的國產電影。這就讓人們不得不問問,國產電影怎麼了?
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出對IP(具有版權的內容)、流量明星的青睞,這本身並沒有錯。IP和明星在哪裏都是稀缺資源,都是資本追逐的對象,好萊塢也在一部接一部地拍《變形金剛》和《速度與激情》,花重金邀請明星加盟。只是,在中國電影市場上,IP和明星佔據了壓倒性地位,故事情節、演技台詞卻被擠到了一邊,暴露出中國電影產業的不成熟。
好萊塢有一套完善的編劇、特效、宣發團隊,它可以把一部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賣明星、賣IP的電影拍過及格線,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比如《速度與激情8》,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演員表演過硬、視覺效果驚豔,讓觀眾感受到了只有在電影院裏才能有的視覺享受。
而部分國產大片卻誤以為只要有IP和明星這兩大因素就夠了,故事講不圓、特效“5毛錢”、表演很尷尬……導致某些“大片”怎麼看怎麼彆扭。這種影片只能吸引小生小花粉絲和IP粉,消耗完了他們的購買力,很難吸引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院。
所以,一味指責中國觀眾喜歡IP和明星是忽略了問題的本質,中國電影真正的問題在於太過依賴IP和明星,又沒有成熟的機制來把控生產流程,從而放鬆了對電影質量的要求。前幾年低分片能有高票房,是因為觀眾還抱有對電影人的信心,認為名導、明星、“大製作”就是佳片的代名詞。如今,上的當多了,觀眾也學精了。豆瓣為什麼火,就是因為觀眾已經習慣了看片前先去上面查一查實際影評,而不是一味聽信電影製作宣傳方和自媒體營銷號的推介。在這種觀影習慣下,電影的生命線正在迴歸到影片質量與口碑本身。
今年還有一個特殊現象,一些題材小眾但質量上乘的電影,都在網絡上得到好評,並引發觀眾自發傳播。比如,記錄農民工詩人的《我的詩篇》、講述人狗真實故事的《忠愛無言》、反映藏族文化的《岡仁波齊》等,其中《岡仁波齊》更是拿下了8000萬元票房。事實已經證明,圈錢不再是中國電影的常態。中國觀眾懂得欣賞好的片子,也願意為誠意之作埋單。去年的《湄公河行動》《七月與安生》,今年的《喜歡你》《岡仁波齊》,都已經顯示出國產佳片的市場號召力。
遺憾的是,部分電影投資人和製作方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可能是由於電影製作週期的緣故,他們已經來不及調整之前的生產計劃,只好捧出“半成品”。但新立項的電影、還在拍攝中的電影必須吸取教訓、總結經驗。2017年是“中國電影質量促進年”,電影人還需更加努力,繼續提升國產電影質量。
編輯:xi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