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商業傳奇如何在影視劇中生動呈現?
可以説,《那年花開月正圓》 通過女性成長的主題,將商業傳奇劇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現代民族企業與愛國商人始終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商業傳奇劇以商戰、家族、英雄傳奇、愛情為主要元素,套用成長小説的故事模式,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扮演的周瑩傳承“誠信”的商業思想,最終成為一個人硬、貨硬、脾氣硬的“三硬”商人。
電視劇 《那年花開月正圓》 的熱播,讓商業傳奇劇再度迴歸人們的視野。進入新世紀以後,隨着《大宅門》《大染坊》《喬家大院》等電視劇的熱播,商業傳奇劇成為新的類型劇,並一度成為電視劇市場的寵兒。《大宅門》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並以17.74點的收視率奪得2001年央視年度收視冠軍;《喬家大院》不僅奪得2006年中國內地電視劇收視冠軍,還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優秀電視劇等獎項。商業傳奇劇以商戰、家族、英雄傳奇、愛情為主要元素,套用成長小説的故事模式,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同時成為新的類型劇,儘管出現了大量同質化類型化的劇作,但也有不少作品在努力實現思想藝術上的突破。
使觀眾更容易產生歷史代入感
以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和物為原型,是很多商業傳奇劇的共性
以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和物為原型,以人物命運起伏為主線,主要故事情節“史有實錄”,是很多商業傳奇劇的共性。比如《大宅門》中百草堂的原型同仁堂是家喻户曉的品牌,胡雪巖是歷史人物,《喬家大院》 的喬致庸也有人物原型,等等。這樣的情節與人設,使觀眾更容易產生歷史代入感。
商業傳奇劇大致有以下幾類:一是家國同構的“宅門”系列,以《大宅門》和《喬家大院》為代表;二是商業傳奇英雄系列,以《大清徽商》《大清鹽商》等為代表;三是“商道”系列,以《闖關東》《走西口》《大商道》為代表。這三類商業傳奇劇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在情節與人物設置上既有側重也有交叉。
共性主要表現在把家族敍事與商業英雄傳奇相結合——我國曆史上的商業帝國多是家族企業,家族與商號榮辱與共,家族的掌門人與商業帝國的統治者具有同一性,幾乎每一個商業帝國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如白景琦、胡雪巖、喬致庸等。其次,女性與情愛是英雄成長的催化劑。成功的商業傳奇同時又必然是一部情感大戲,情感戲份就像佐料,多少很難把握,《大宅門》塑造白景琦這一商業奇才與浪子的同時,也塑造了白文氏、楊九紅、香秀等女性形象;但《喬家大院》等劇中的女性形象就遜色很多,成為男性成長的工具和劇情發展的佐料。
個性方面,“宅門”系列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如《大宅門》的京味,《喬家大院》的晉文化特色等。商業傳奇英雄系列則注重主要英雄人物的塑造,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前,此類劇作是典型的“大男主戲”,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為這唯一的英雄而存在,女主的戲份也不能與男主相抗衡,比如胡雪巖,所有女性角色都為男性英雄成長而服務。“商道”系列,顧名思義,是講述行走路上發生的故事,即在商業英雄開闢商道、建立商業帝國的行走過程中,將自然風光、異域風情、民族文化與國家民族命運、商戰等有機融合,給觀眾帶來視覺的衝擊力,產生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如《闖關東》中山東沿海、關東雪原、哈爾濱等場景的轉換,《走西口》中商道上步履緩慢的駱駝隊和悠揚婉轉的信天游,以及 《大商道》裏的庫侖草原等,都為劇作增色不少。
只能從中國歷史出發
中國的商業傳奇劇不可能套用西方的故事模式,也不能完全套用武俠劇或宮鬥劇的故事模式
真正為商業傳奇劇打下文化底色、賦予精神內涵的,則是中國特有的商業文化與商業精神,如誠實守信、勇於開拓、堅韌頑強、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真正的商業英雄必定是有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的。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提升了江湖英雄的精神品格,快意恩仇的俠義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注入了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並具象化為郭靖這一英雄形象,濃縮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經典表述。商業傳奇劇借鑑並套用了金庸的這一手法,塑造了一大批“為國為民”的商業英雄的形象,傳承了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扶貧濟弱的民族文化精神,呼應了觀眾的文化審美期待。
然而,文藝作品如果僅有口號和説教,是不可能得到觀眾認可的。中國的商業傳奇劇不可能套用西方的故事模式,也不能完全套用武俠劇或宮鬥劇的故事模式,它是從中國歷史出發,對中國的商業傳奇進行敍述的。
中國社會在歷史上有重農抑商的傳統,這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商人的身份與地位艱難而尷尬,夾縫中生存是其真實寫照。一方面,商人在繁榮社會經濟,保障貨物流通,增進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國家民族遭遇外族入侵,面臨突發事件與自然災難時,商人們總是以民族大義為重,以百姓疾苦為重,出錢出力,與國家民族共存亡,犧牲小我的利益,維護民族的尊嚴與社會安定;但另一方面,封建時期,那些龐大的商業帝國,其建立與覆滅都與朝廷或官府密切相關。這無疑給商業傳奇劇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以這樣的視角來審視 《那年花開月正圓》,儘管英雄的性別由男性置換為女性,但仍然繼承了商業傳奇劇的主流傳統。該劇開篇並不討巧,周瑩一出場就是活脱脱的“小燕子”,繼而轉入宮鬥模式和“瑪麗蘇”套路,女性的成長與逆襲有賴於她身後的那些男人,女性的價值也是通過征服男性才能實現的。這一俗套在周瑩遠赴西北以膽識和智慧化解危機後才開始突破,排除眾議購得陝西織布局全部股份及之後的一系列行動,才讓觀眾看到一個以“樹的形象”與男性並肩站立的女性形象,周瑩在經歷了吳聘、吳蔚文的商業啓蒙,及沈星移、趙白石、圖爾丹、王世均等男性的扶持、愛慕與追隨後,終於成長起來,可以獨當一面,開始具有自覺的現代意識和女性意識。周瑩傳承了吳家“誠信”的商業思想,成為一個人硬、貨硬、脾氣硬的“三硬”商人,她勇於開拓,善於變通,能夠與商業對手及合作伙伴共享利潤;她首創股份制,使吳家從掌櫃、夥計到織工、丫鬟命運休慼與共,構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這種商業理念與經商之道,即使在現代,依然具有進步意義。
周瑩不惜重金修水利、辦學堂、建橋修路、賑濟災民,卻不肯趨炎附勢捐銀子供太后皇上享樂。她不僅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濟世理想的女商人,還是一個執着追求真理與正義的奇女子。吳家因“軍需案”家破人亡,她從樸素的民間倫理出發,堅信公公和丈夫是遭人陷害,發誓要查明真相,為吳家討回公道。在探尋真理的過程中,她深刻認識到清廷的腐敗,自覺接受了變法圖強的維新思想,投資創建涇陽布廠,走上以民族工業振興祖國的道路。
可以説,《那年花開月正圓》 通過女性成長的主題,將商業傳奇劇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現代民族企業與愛國商人始終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我想,這也是該劇最大的價值所在。
(作者為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