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選秀到網綜選秀,下一個現象級會是什麼?
從以下數據中可見,《中國有嘻哈》無疑成為一檔現象級網綜,這檔小眾音樂的選秀節目已經走向大眾,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關注和認可。第二階段則是以2012年《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導師制”,導師本身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選手的質量也有所提高,學員的故事性+導師的妙語連珠讓唱歌選秀節目增加了新的看點,而只聽聲音不看顏值則...
從電視選秀到網綜選秀,平台的改變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我們很難準確預測下一檔現象級選秀節目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和我們見面。
原標題:《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快樂男聲》集體進入爭冠賽:音樂選秀霸屏之外的冷觀察從電視選秀到網綜選秀,下一個現象級會是什麼?截止目前,今夏三大選秀節目都已進入尾聲,經過兩個月的角逐只等最後的冠亞軍了。
本週六晚,《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幾乎霸佔了微博熱搜榜,而作為純網綜藝來説,這種週末壓倒台綜的盛況在過去是從未出現過的。
《中國有嘻哈》中PG One萬磁王的一首《H.M.E》diss全場選手,於是幾乎連帶着選手都上了熱搜,排名第一就是#gai撕pgone#,作為最後兩個最熱門的奪冠選手,決賽還沒開始就已經從台上撕到了朋友圈,可見節目競爭之激烈。
《明日之子》同樣上了熱搜,話題卻是#明日之子直播事故#、#薛之謙摔話筒#等,原因就是節目組工作人員讓薛之謙投一票給二次元選手赫茲(虛擬人物),但結果卻因為這一票卻讓真人歌手趙天宇淘汰,薛之謙摔話筒憤然離席,網友評論全都支持薛之謙。
而週五晚上的《2017快樂男聲》就比較風平浪靜了,五進四直播請來了黃子韜為評委,淘汰了焦邁奇,算是中規中矩在進行搶冠賽了。
在播出前同樣的信誓旦旦,《中國有嘻哈》目的挖掘更多嘻哈人才,《明日之子》立志養成十年偶像,《2017快樂男聲》決定最具潛力的新星男聲。
那麼三檔節目相比而言如何呢?從以下數據中可見,《中國有嘻哈》無疑成為一檔現象級網綜,這檔小眾音樂的選秀節目已經走向大眾,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關注和認可。
因為三檔節目的上映天數不同,對相關數據會存在影響,但整體來看《中國有嘻哈》在話題、口碑、播放量的數據上依然表現優異,其次是《明日之子》和《2017快樂男聲》。
題材垂直細分的差異化競爭
這三檔選秀節目,集結了當下最強的綜藝製作團隊和最具競爭力的網絡視頻平台。
《中國有嘻哈》是愛奇藝今年唯一一檔S+級綜藝,投資金額超過兩億,聚集了愛奇藝高級副總裁、《中國好聲音》前三季製片人陳偉,《蒙面唱將猜猜猜》導演車澈、《奔跑吧》總編劇岑俊義等。
《明日之子》是“選秀教母”龍丹妮離開天娛傳媒成立哇唧唧哇娛樂後製作的第一檔節目,還有企鵝影視、微博聯合出品,在社交媒體方面佔盡優勢。
《2017快樂男聲》由芒果TV和優酷視頻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作為走過10年的經典IP,也是三檔節目中唯一有受眾基礎的節目。
在實力上,這三檔節目同樣的不容小覷,然而一檔綜藝的成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首先就是題材選擇。顯然《中國有嘻哈》與另外兩檔節目有很大不同,它選拔的明星更加小眾,就是嘻哈音樂人才,和其它兩檔音樂偶像節目有很大不同。
《中國有嘻哈》挖掘的是選秀未知的領域,不過創新總是和風險聯繫在一起,把“五個網綜的體量投入到一個超級網綜”,用“超過千人的團隊”去打造一檔未曾探索過的文化圈層,最終愛奇藝“賭”對了。
從三檔節目的受眾分佈也可以看出,《中國有嘻哈》的競爭是差異化的,在年齡和性別上有明顯特點,受眾主要集中在20~29歲的年輕觀眾,並且男性居多。
而《明日之子》和《2017快樂男聲》的觀眾特徵幾乎完全相同,雖然兩檔節目的賽制設計有不同,比如前者有盛世美顏、盛世獨秀和盛世魔音三大賽道,將星推+粉推結合起來;後者則是去評委化,把決定權交給女生,開放互聯網選拔通道,都有一些創新點,但是本質相似度依然很大。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比賽形式+劇情式呈現,實力對決和真實人設更吸引觀眾
在經過這麼多選秀節目的“薰陶”後,越來越多的選手喜歡“表演”,所謂“一團和氣”、“謙虛恭敬”、“夢想至上”變成了典型特徵。但《中國有嘻哈》完全擺脱了這種套路,體現出真人秀的“真”,嘻哈本身所藴含的真實、自由、挑戰在節目裏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其他綜藝中所沒有的元素。
《中國有嘻哈》總製片人陳偉曾激動的説,“我們在2017年,碰到的是一撥03年選秀初期才能見得到的選手。”因為rapper們夠直率、直接,所以在節目中觀眾可以看到地下嘻哈選手對男團女團練習生的強烈不滿,直接放狠話要一決高下,這也形成了初期節目中最具看點的戲劇性衝突。
而且每位嘻哈選手都是鮮明不做作的,外形和性格都各有特色,比如孫八一的“商務經濟”、vava的“霸道總裁”、Gai的“天下第一”等,每個人的辨識度都很高。並且選手之間不論是diss還是respect,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覺,憑實力説話。比如在淘汰歐陽靖那一期,很多選手都感動哭泣,這種故事性情節更能引起觀眾共鳴,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明日之子》也想做細分領域的圈層偶像,比如有二次元選手荷茲(虛擬人物)、也有實力rapper馬伯騫、創作走心的毛不易等,並且以三大賽道為入口,最後推出九大廠牌為養成出口,希望以不同領域、不同風格的偶像來契合分眾化趨勢。
但類型太多導致每種都無法做到精細化,加上賽制中過於看重星推官保送和人氣值的高低,選手的唱功實力、臨場表現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當獨秀賽道五名選手齊齊待定時,星推官薛之謙失落的感慨,“是我太認真,這就是個遊戲”。雖然《明日之子》在網絡上的互動數據很突出,但一般觀眾更看重的則是選手的實力水平的節目的公平選拔。
而《2017快樂男聲》與前面兩檔節目相比,話題性和熱度確實不高。三週從300強中誕生15強,這種快節奏的進程也導致節目還沒有誕生極具流傳度的歌曲,這對以音樂為主打的選秀節目來説是一大遺憾。
總導演陳剛對節目的理解這樣説道,“快樂男聲”這四個字的順序排列應該是,快樂為第一位,男是第二位,第三個才是聲,而且不一定是歌聲,而是一種態度的表達。所以這一屆的“快男”,觀眾可以看到節目對選手形象的個性勾勒,以偶像養成為內在邏輯。
所以一直到7進6的直播比賽時,觀眾才能完全體會到每位選手的唱功實力,沒有鏡頭剪輯的人設包裝,也沒有修音修圖的後期加持,選手的各種瑕疵和缺點暴露無遺,但這也正是選秀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而走過10年的“快男”想要繼續保持影響力,還需要加強與時俱進的變革和創新,在新時代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下一個現象級選秀節目應該是什麼樣?
從2005年湖南衞視的《超級女聲》開始,內地的選秀節目拉開了序幕,到現在已有12年。
選秀節目讓很多人從籍籍無名到家喻户曉,其中以李宇春、張傑、張靚穎為代表的歌星更是直接受益於“造星”節目,所以現象級的選秀節目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從歷史來看,選秀節目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為代表,節目完全激發了觀眾參與感,通過全民討論、投票選擇有實力的歌手,關注度自然居高不下,所以也誕生了現在流行樂壇的半壁江山,而這也是選秀節目最輝煌的時期。
第二階段則是以2012年《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導師制”,導師本身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選手的質量也有所提高,學員的故事性+導師的妙語連珠讓唱歌選秀節目增加了新的看點,而只聽聲音不看顏值則凸現了對音樂品質的追求。
第三階段則是2013年的《我是歌手》為代表,選手變成職業歌手,借鑑了“好聲音”中歌手的專業性,而評委則是現場聽眾,借鑑了“超女快男”中大眾參與的特徵,讓節目迴歸到對音樂的欣賞。同時賽制的安排也凸現了節目的競爭性和表演性,展現了精英中的選秀。
而今年《中國有嘻哈》的成功則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選秀的外在形式固然重要,但內容題材同樣可以起決定性作用。
正如馬東所説,“頭部內容要摸住時代的潮流,一個好的作品,標準大概只有一個:能在多大程度上、多大範圍內、在何種時間維度上,觸達更多的人心”。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有嘻哈》中的嘻哈文化的自由表達、張揚個性、勇於挑戰、享受生活的生活觀更加切合當代年輕人的思想,所以它觸達了更多年輕觀眾的心。
而嘻哈在2017年的爆發,偶然中也存在必然。隨着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年輕人的生活也在加速運轉中,吸收各種不同的流行文化已成為年輕的象徵。
無論是隨處可見的時尚街舞表演還是類似“老子明天不上班”原創嘻哈歌曲的態度表達,可以看出嘻哈文化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時尚潮流。
同時,年輕人也成為視頻的主要受眾、市場的重要消費羣體,不論是《明日之子》中對偶像的打造,還是《2017快樂男聲》中對潛力男聲的挖掘,都是在迎合年輕觀眾的需求。然而在受眾不斷細分,網綜垂直髮展的當下,這種針對性仍然不夠,現象級的綜藝要在迎合潮流的同時推動新的潮流,這才是創新性影響力所在。
從電視選秀到網綜選秀,平台的改變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我們很難準確預測下一檔現象級選秀節目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和我們見面,但是可以想見的是,聚焦新領域,探索選秀未知的寶地,用精良的製作展現垂直細分的題材,一定會有更多想不到的精彩。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