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北京數字電影論壇舉辦 電影行業如何擁抱新技術

2017年8月24-25日,第十四屆中國·北京數字電影論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成功舉辦,多家單位的技術權威聚首,分享了電影行業最新科技,見證科技力量“影響·視界”,專家們也探討了當下技術革新中,電影該如何擁抱眼花繚亂的新技術。

2017年8月24-25日,第十四屆中國·北京數字電影論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成功舉辦,多家單位的技術權威聚首,分享了電影行業最新科技,見證科技力量“影響·視界”,專家們也探討了當下技術革新中,電影該如何擁抱眼花繚亂的新技術。

電影技術的進步要依仗放映真實需求

數字拍攝技術在不斷進步,紛繁複雜的拍攝形式是噱頭還是確有其實際意義?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觀影人群在最終畫面上所能感知到的,無非是亮度,色彩和3D 效果。而這其中,除了放映終端技術外,攝影師、燈光師、調色師等都承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讓市場認識到4K、高幀率的魅力,但同時市場也用腳投票踢出了大波半日遊類的無腦影片,隨著《變形金剛5》票房口碑暴跌不如預期的時候,一部《戰狼2》卻又令發冷的暑期檔再次沸騰。

從拍攝到放映,越來越多的技術可供團隊選擇;同樣,越來越多的放映流派可供觀眾挑剔。如何避免技術崇拜,如何讓影片的製作過程與放映過程更好的銜接成為本組討論的重點。在與會嘉賓看來,電影技術的進步並不有賴於研發團隊的突破,更重要的倚仗,還是影片製作、放映過程中真正、實際的需求。電影不同於電視,購票、入座,觀影、點評……從場燈關閉到那一束投射於大銀幕的光影跳躍於眼前,我們的專注是全程投入的,那份觀影帶來的純粹擁有其他媒介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而大銀幕上正在上演的故事,則成為了這份儀式感中最為厚重的部分,完美的聲效,細膩的色彩,以及120分鐘內專屬於銀幕的專注,電影是這個時代最無法替代的精神享受。本場討論,畫面組嘉賓囊括了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副總經理馬平、Dobly Vision 內容解決方案與行業高階副總裁 Curt Belhmer、中國著名攝影師及導演王昱、巴可公司全球電影業務戰略市場經理Domien De Witte、以及RED公司全球市場營銷總監Michael Keegan。

好的技術是有標準的 標準建立維護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有別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衝擊,聲音更習慣於透過銀幕內的畫面與銀幕外的空間進行連結,用豐富敘事時空的手法,形成影像與觀影者之間的非同步對位。同時,這種對位也更有利於傳播導演的創作意圖,引發觀眾的共鳴與思考。可以說,聲音的出現,直接改變了電影的敘事方式,完成了電影由視覺語言向視聽語言的過度。自打聲音技術應用到電影領域以來,人們對聲音質感的追求就沒有停止過。聲音富予影片的是想象力與主題。“身臨其境”、“聞聲欲淚”,富有內涵的聲音未必可以拯救一部影片,但卻可以讓一部好片被奉為經典。同樣的場地條件、同等的聲道系統、同樣的影片,卻會因為不同的聲音表現讓一部影片“色藝雙絕”。

中影電影數字製作基地副總工程師徐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聲音指導陶經、萬達電影院線CTO王琦、THX全球技術總監Steve Martz、DTS母公司Xperi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郎正武在內的五位嘉賓,共同圍繞著聲音採錄、製作、還原等核心內容,透過他們的經驗、技術、知識和角度,向電影從業者、熱愛者們講述了當代電影需要什麼樣的聲音。同時,對於日益紛繁複雜的技術,幾位嘉賓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技術引數的盲目追求並不能提升影片本身的質量,更不用談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的觀影體驗。好的技術是有標準的,好的放映條件也是有標準的,標準的建立與維護需要全行業共同的努力。本組討論臨近尾聲之際,主持人與嘉賓也在共同呼籲中國電影市場要自發、自覺的建立、維護我們的標準體系,共同維護剛剛建立起信心的中國電影。

編輯:quee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