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騰訊影業冠名 FIRST影展踏足資本市場任重而道遠

資本兇猛,新導演未來的創作之路依然充滿問號。FIRST青年電影展如何在當下這個略顯浮躁的電影市場上表達自己態度的同時獲得更多商業上的支援,如何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原標題:關注表達的FIRST青年電影展 如何在波濤洶湧的電影市場泛起漣漪?

對影迷來說,FIRST青年電影展並不陌生。這個影展是由2006年啟動的大學生影像展映節演變而來,於2011年因西寧市政府提供的政府補助,以及會務、宣傳、場地支援,正式落戶西寧。今年是第11屆。

“今年是FIRST青年電影展舉辦的第11年,但我們遇到的困難,是前10年問題的總和。”影展執行長李子為在影展開幕現場,面對座無虛席的開幕片《獵殺風河谷》的觀眾這麼說道。

開幕式上的李子為

舞臺上的她一如既往地亢奮地描述著今年即將展映的電影盛況,很難歸納她所說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只能從多方面角度進行猜測。可能是因為主競賽片當中絕大部分沒有拿到廣電總局的“龍標”、可能是因為從2014年之後西寧市政府不再進行每年100萬左右的補助、可能是某些事先定下展映的影片因為臨時的變動無法放映……

這場展映持續10天。相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西寧的影迷環境幾乎能用“真空”來形容。影展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外地的從業者、媒體、影評人,以及前來周邊旅遊的影迷。在西寧當地,除了展映院線附近,並沒有太多關於FIRST青年電影展的宣傳。

雖然從2011年起,FIRST青年電影展都是在每年7月21日到7月30日舉辦,不過許多出租車司機都並不清楚,“有個跟電影有關係的什麼會吧”,是他們對這場盛會的基本認識,直到聽說周迅住在剛剛停靠的酒店,才會問“周迅來的那個什麼會好玩嗎?”

好在今年的展映並沒有出現去年上座率較低的問題。除了開、閉幕影片“一票難求”外,諸如《小寡婦成仙記》、《笨鳥》等片的導演見面場次都完全售罄,其他的影片展映場,也幾乎都有不少八成的上座率。

《小寡婦成仙記》的第一場展映在FIRST影展開幕前就銷售一空

不過,在資金上需要市場化運營的FIRST影展,並不能透過展映的票房賺到錢。頒獎之前,每部影片基本上只會安排兩場放映機會,它們分屬“驚人首作”、“入圍影片”、“西寧映象”、“鹿特丹星球”、“意向再造”、“FIRSTXONENIGHT大使策展”、“學院精神”等不同單元,透過策展人的規劃表達不同的主題。由於安排的場次,大多是在容納200到300人左右的中廳裡進行,當中還有不少票“送”給了電影人、媒體,最終每場可能只有幾千的票房收入,或許還不如不少影片的版權費用。策展人王一舒表示,“我們做展映的成本很高,靠票房根本收不回來”。

即便如此“入不敷出”,展映依然是FIRST影展最被看重的一個部分。其中,“驚人首作”和“入圍影片”只能在投遞參賽的影片當中進行選取,相對有所束縛,“競賽是為電影做服務的事情”,王一舒認為。“展映可能更能代表我們影展自己的表達。”當然,這樣的表達是建立在同一個單元好幾部影片的連續觀影之上的,能感受到的觀眾不多,可解讀性也極強。

FIRST青年電影展的主要執行類的工作,都是由100多名志願者分擔,影展的全職員工只有8名,其中策展人只有4位。他們不僅承擔整個影展的內容部分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四人的喜好取向,能夠代表了整個影展的風格。

部分受到表彰的志願者與第十一屆FIRST青年電影展大使周迅

策展人對影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展映的部分,而間接的影響,在於主競賽獎項的部分。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由評委挑選,但評委人選是由他們決定,透過對評委們的喜好的瞭解,他們甚至可以大概預測到最終結果。事實上,他們對FIRST影展的氣質的認識都只是在一個大方向彼此認同,在更加細節的氣質上,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不過,對這樣一個年輕的影展來說,並沒有其他知名電影節幾十年歷史積澱,也就沒有束縛,反而更容易在靈活多變的電影環境中,找到符合自己的定位,“甚至明天換了一個同事,這個影展的氣質就會發生微小的變化”,王一舒開玩笑地說。

放在對人才極度渴求的電影界,這句玩笑卻尤為現實。FIRST影展創始人宋文說過,他們在2015年時,有過因為和贊助商之間的溝通發生問題,自己難以接受某些資方強勢的冠名需求,最難的情況下曾發不出工資。李子為也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十一屆FIRST青年電影展新聞釋出會”上開玩笑表示,今年贊助的騰訊影業給錢十分痛快,終於可以在過年時給員工們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了。

騰訊影業在今年除了冠名一場論壇、一場酒會,還在創投環節設立了騰訊影業“NEXTIDEA計劃”劇本發展金獎項,提供1萬美元。很顯然,騰訊影業來這裡是為了找到好的專案、好的青年電影人,去年的低成本國產恐怖片《中邪》令其看到了希望。雖然這部掛著騰訊影業出品、邀請編劇王紅衛和專業剪輯師進行“潤色”的影片,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定檔日期。

正是看到了《心迷宮》、《八月》、《中邪》等影片的潛力,以及這些影片的導演在未來的創作上的潛力,今年FIRST青年電影節的創投單元吸引來的資方比往年都多,在影展開始前,已有26家公司預約參加首次舉辦的產業場放映,也有116家投資方報名參與創投單元。

相比北京、上海電影節的那些在商業上更加成熟的創投專案,參加FIRST影展的電影人相對缺乏與資方、片方打交道的經驗。這也是FIRST影展舉辦產業場放映的原因。在產業場中,《老獸》、《西流灣》、《睡沙發的人》、《我要參選》、《小寡婦成仙記》、《何日君再來》和《上海1948》七部影片在三天內集中放映完成。策展人段煉表示,希望可以“藉助這個平臺,在資方與片方之間搭建一道橋樑,提供規範、準確、有效的約談空間,為他們後續的合作提供便利”。

已經舉辦6年的創投單元,更是引來697個電影專案報名。最終,12個專案進入終審提案環節,第二天的312個約談時段全都排滿。不過,據其中幾位資方代表透露,當天約談專案的不少,但考慮到這些影片專案幾乎都是導演的處女作,作者性相對較強,更多的是表達出與主創的合作意向,立刻簽約的極少。

透過FIRST影展建立的橋樑,2016年在創投中獲得阿里影業A計劃劇本發展金的《老混蛋》,也在改名《老獸》後獲得今年FIRST影展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三項提名,最終主演塗們憑藉飾演老楊,獲得了“最佳演員”。

導演周子陽也表示,在參加創投會之前,專案已籌備大半年,但在投資上沒有什麼實質的推進。直到參加了創投會,當天頒獎後的酒會上,王小帥導演就主動表示最喜歡的就是《老獸》的劇本,並表示不光要做監製,他的冬春影業還會投資。回到北京後,周子陽很快就和冬春確定合作,電影專案才進入正常的軌道開始推進。“我們先改了幾稿劇本,覺得改的差不多了,完全滿意了,才開始正式籌備。”周子陽說。

不過,透過FIRST影展出來的影片,與市場如何對接,是否真的能直接與市場對接,還是一個問號。或許在前幾年,《心迷宮》、《中邪》這樣少數幾部型別片,讓大家看到了這些年輕導演打造優質商業影片的能力,但更多的影片,都還是將個人表達作為重點,濃厚的藝術性與作者性,這與當下前去西寧追逐他們的資方、片方所設想的並不完全一致。對資方、片方來說,在市場上得到投資回報,是極為必要的。

十分可惜,除了在豆瓣電影獲得8.6分的《心迷宮》在2015年收穫了1066萬票房之外,另外的提名、獲獎影片,諸如《八月》、《黑處有什麼》、《我心雀躍》、《美姐》等,都只有幾十萬、幾百萬的票房成績。雖然其製片成本可能只有幾萬、幾十萬,但考慮到登上院線的宣發成本,這樣的成績只能說不盡人意。

而在今年FIRST影展主競賽上,提名的影片中幾乎沒有型別片的身影,作者電影居多。這樣的選擇,可以看做是FIRST影展對導演表達的尊重,但也意味著,當下其實很難找到能夠拍攝優秀型別片的新導演。比如在2012年就憑藉型別片《目擊者》獲得第七屆FIRST青年影展主競賽“最佳剪輯”和“評委會大獎”的導演高則豪,今年獲得“一種立場”的新片《殺瓜》,主演的董永、劉樺知名度挺高,反倒是一出意義表達明顯高於故事複雜性的作品。

幫助新導演平衡創作與電影產業的“並馳Lab”計劃應運而生。這是FIRST影展與並馳影業聯合發起的一項計劃,目的是為了讓已經有過優秀新作的導演,在並不熟悉資本的情況下,能夠“接近產業的同時,保留自己的創作風格”。在2016年,該計劃第一期與忻鈺坤、周鉅宏、邵攀和王一淳這四位在FIRST影展憑藉處女作取得優秀成績的導演簽約,分別打造他們的四部作品《暴裂無聲》、《上帝之城》、《恬靜的人》和《生疏人的糖》。本屆閉幕影片《暴裂無聲》,正是這個計劃中第一部亮相的影片。能夠明顯發現,這部影片在製作品質上,比忻鈺坤導演的前作《心迷宮》提升許多,同時也保持了導演一貫的風格。

而《暴裂無聲》的製片人高一天,正是FIRST影展的4名策展人之一,算是踐行了這一計劃中“為導演儘量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態,用完整的工業配置,去支援導演的創作”的承諾。

不過,從2016年1月簽約到現在,“並馳Lab”目前真正產出的影片只有這一部,另外幾部還在前期劇本寫作階段。據王一舒介紹,“這是一個私人訂製一樣的活兒,非常精細,不追求產出,沒有簽約之後必須馬上出片子的規定”,類似於再給剛從FIRST影展“畢業”的新導演一個“實習”的機會。

其實,對FIRST青年電影展來說,“並馳Lab”到底只能算是一種額外延伸,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提供幫助,真正幫助新導演展現能力並找到繼續支援自己創作的資金的,還是影展中的產業場放映和創投單元。

然而內地電影市場目前並沒有形成具有可持續性的獨立電影製片生態,透過FIRST青年電影展為人所知的作品和年輕的電影人,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在未來還能拿出第二部、第三部更加優秀作品的導演更是少之又少。更何況,這些具有才華的電影作者,有不少與當下電影市場急需的商業片人才並不完全對接,FIRST青年電影展如何在當下這個略顯浮躁的電影市場上表達自己態度的同時獲得更多商業上的支援,如何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編輯:xio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