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片還有很多紅利,但首先要解決變現和版權
短影片未來的想象空間很大,但風口之下,焦慮也在相伴而生。
2014年短影片開始發展,到2016年集中爆發。資本和巨頭跑馬圈地,火山快手等獨角獸出現,短影片一夜之間成為了眾多網際網路平臺的寵兒。同時已經成為全球化的博弈的標配。抖音快手UC出海,Youtube針對印度推出Youtube Go等等。短影片未來的想象空間很大,但風口之下,焦慮也在相伴而生。流量、變現、版權等問題,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成為整個影片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
風口下的短影片行業
50多年前,安迪·沃霍爾曾預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由於短影片拍攝的便捷性,它的製作和普及程度遠遠優於圖文等其他內容形式。
根據QuestMoible釋出的2017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顯示,目前有多達100多個大小的短影片獨立APP,行業使用者規模超過3個億,較2016年翻了一倍;在細分領域裡,短影片使用者使用時長滲透率排名第一。阿里旗下土豆網轉型的短影片APP Tudoo透過深耕海外市場,在印度、印尼的影片日消費量也已經過億,年增長率超過100%。而隨著本土人口紅利的消退,短影片逐漸成為全球化的競爭。不斷攀升的流量資料也刺激了資本更加堅定不移地入局,僅僅是2017年第二季度,就有30家獲得投資,超過50家投資機構入局短影片。
在國際上,截止到2017年6月份,YouTube全球的活躍使用者已經超過了15億,使用者的每年平均使用超過1個小時,基本上以短影片為主。Facebook的CEO明確的提出,在未來全世界全球化的領域,影片的黃金視窗已經開啟,而Instagram的使用者已經超過了2個億。
隨著短影片行業的發展,阿里、今日頭條、騰訊等巨頭開始密集佈局和發力短影片,開始投入10億或20億扶持PGC的發展。大量的使用者和製作者也開始湧入。據保守估計,現在從事短影片製作的PGC或者個人,不下30萬。在早期,PAPI醬、暴走大事件這樣的PGC把握住了流量的紅利,但隨著行業發展,PGC也開始已經洗牌,在今年新榜11月資料上,排在頭部的,已經成了小伶玩具、和局座張召忠等更加垂直、專業化的內容。
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流量紅利的逐漸消退,行業賽道愈加擁擠的環境下,短影片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了。
風口之下的短影片問題叢生
短影片行業一片繁榮,各種資本和內容創業者,製作者如過江之鯽,密集入局。
但是有三座大山,是整個行業和局中人不得不面對的:
流量:業內曾流傳過一句話:90%中長尾的UGC,貢獻了平臺90%以上內容,而10%的頭部PGC,卻收割了90%流量。一言揭示了行業的“馬太效應”。在流量成本日益增長的現狀下,中長尾的影片團隊,如何高不可攀的流量成本,成為了一個迫切問題。
20萬粉絲的微博中小V,之前買微博粉絲頭條一次大概是700元人民幣,只有買了這個所有粉絲才看得到,但是在7月份,突然漲了5倍,到了3500元,也就是說,20萬粉絲一個月基本推廣費用都要11萬左右,這還只是一個渠道的開支。而微信的推廣成本就更高企不下,像咪蒙這樣的大號一條推廣已經在六十萬往上了。
變現:變現一直是內容創作者的最大難題之一。新京報針對952個優質短影片團隊,47.9%的團隊至今還不能盈利,21.85%也僅僅做到了收支平衡。在短影片風口下,能盈利的公司只有三成。
二更B+輪融資一億元、一條C輪融資4000萬美元,這些能夠融到上億資金的團隊,都是頭部的專業團隊,創始團隊在媒體和網際網路行業有著長達10多年的積累,但即使如此,目前也只實現了局部盈利。而小有名氣的中長尾PGC體量的小團隊難融資、收入低。短影片的變現模式目前依然沒有突破原有的廣告模式,主要靠平臺補貼、定製服務、內容植入、廣告變現和粉絲打賞等維持。
版權:隨著網際網路尤其是內容行業發展,之前一直被人忽略的版權問題,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短影片整個行業的痛點。一方面是,由於原創影片成本高、需求量大。於是,許多平臺上的短影片創作者透過掐頭去尾、未經允許隨意轉載、重新剪輯等模式來二次改造內容,嚴重侵害創作者的權益。另外一方面,很多商家或者創作團隊,需要用某個素材時,很多時候卻找不到原創作者,冒險或僥倖使用後,往往惹上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麻煩。
今年二月,介面旗下團隊箭廠影片作品《川普背後神秘華人助選團長的一天》,申請到了全國第一張短影片版權登記書,宣告短影片行業自此開啟“維權時代”。據瞭解,箭廠是因為作品,被他人剪掉片頭片尾上傳在其他平臺,且未經允許被擅自下載傳播,所以才決定進行維權,過程並不輕鬆。
版權問題是行業升級的關鍵
在短影片業內,侵權問題日益氾濫,在這背後,其實是利益的驅動。在《做號者江湖》一文中提到:“從貼吧、微博、微信、門戶裡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自己的”修飾“和”想象“,然後貼上三張圖,取一個標題,釋出。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每天”寫“20篇。高收入者可月入萬元。”雖然說的是圖文,但短影片行業也是如此,由於平臺不斷地加大補貼給使用者,於是,使用者中也開始出現此類求量不求質的生產者。長期以往,短影片劣幣驅逐良幣,創作者基本權益沒有保障,那麼整個行業的權益將成為巨大創傷,發展升級將成為空談。
在國內,短影片維權機構基本還沒有成形的,加上國內對於版權的保護意識不足。從長遠看,只有構建一個良好的內容生態,才是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於是,版權的保護升級就成了短影片行業升級發展的關鍵。短影片內容的大繁榮,從生產到變現,只有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機制,能夠保護作品的價值不遭受破壞,才會有繼續創作的動力。然而,版權維權,對於大多數中長尾創作者來說,成本高、時間長,收益少,大都會望而卻步,心有餘而力不足。
有痛點就有需求,各大平臺也在加強關於版權的保護,以及相關模組的推動。微信為了保護推出的原創及舉報機制,阿里近日推出了鯨觀全鏈路數字版權平臺。使用者可以透過技術來解決短影片領域維權問題,同時建立起影片素材交易生態,幫助內容變現。
鯨觀平臺在搭載了達摩院iDST人工智慧技術,讓影片智慧編輯,並透過對影片內容各個維度的分析,打上兩萬餘種標籤,然後利用知識圖譜對標籤進行多維度編目,讓影片自動分解成可檢索、可再利用的短素材。同時,阿里還計劃推出交易平臺,為這些素材在提供更好地保護和變現。
另外,基於一些音訊影片在被盜用之後往往會被“整容”。基於這個問題,智慧編輯在打標的同時,還會在音影片素材上抽取“指紋”,讓音影片素材在全網範圍可追訴。“指紋”技術有助於影片版權監控取證,且大大降低了取證成本。目前,5分鐘時長的影片經過上述全鏈路處理可在10秒內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維權的門檻。
透過技術手段,解決了維權和變現雙重問題。在維護版權的同時,幫助內容創作者進行內容和版權交易,從而提升內容和版權價值。維權是基礎,變現是關鍵。透過一個平臺,既守得住自己的內容,也賣得出自己的價值。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生態鏈,相輔相成,拉動短影片行業進一步的升級和發展。
而在海外,由於內容量巨大,Youtube同樣是透過成熟的技術方法來幫助音樂人維權。據瞭解,Youtube旗下軟體Audiam會和音樂人簽訂合約,音樂人會把自己的需要列入保護合約。之後,Audiam借用Youtube本身的內容ID軟體,在影片網站上進行掃描和排查影片,辨別出客戶的作品。客戶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Audiam便會有25%的提成。
在美國,有句關於版權的名言,“凡是太陽底下的新東西都可以申請專利。”雖然是帶有調侃性質,但是美國文化的繁盛,與與版權觀念不無相關。而國內內容創業領域,也只有解決版權問題,才能迎來真正的繁榮。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