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造船出海叫好又叫座 影視“華流”來了嗎?
近年來,走出國門取得熱烈反響的影視作品並非個例,而是呈現全面開花態勢。
影視“華流”來了嗎今年暑期檔,電影《戰狼2》“燃爆”銀幕。自上映以來,這部動作大片持續重新整理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不僅在國內奪冠,上映首週末也領跑全球票房榜,甚至擊敗了好萊塢大片《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成為今年夏天最受追捧的電影。海外部分影院更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火熱程度與國內相比毫不遜色。據美國《福布斯》雙週刊報道稱,《戰狼2》票房突破7億美元,這對好萊塢來說並不是好訊息,“如果中國影片能夠依靠本國人才和本國影星帶來與好萊塢大片相近的刺激,英語美國動作大片將變得沒那麼必不可少。”
近年來,走出國門取得熱烈反響的影視作品並非個例,而是呈現全面開花態勢。電視劇《木府風雲》在東南亞掀起“中國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用地道的中國美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絲”,動畫片《熊出沒》讓中國的卡通形象登上了全球知名的迪士尼兒童頻道……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故事”走出國門,一股勃勃湧動的影視“華流”正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電影:造船出海叫好又叫座
近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聯合釋出的《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38.257億元,較2015年增長38.09%,這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收入連續四年快速增長。
電影一直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如今,大量優秀的電影作品走出國門,在海外收穫了喜人的票房成績,同時也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力量。近年來,中國電影強勢出征海外,讓海外觀眾看到了更多來自中國的優秀影視作品。2015年,電影《天將雄師》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熱映,覆蓋了亞洲、北美、南美、歐洲等區域。取材於中國傳統經典文學作品《山海經》的電影《捉妖記》,在國內取得高票房的基礎上,登陸了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院線,上映當週佔據了外國電影榜週末票房的第一名……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在連續數年高歌猛進之後增速放緩,進入反思、調整的階段。雖然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不盡如人意,但海外電影市場的發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無限可能。2016年年初,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倡議下,“中國電影,普天同映”全球發行平臺執行了首部影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全球發行。11座華人聚集的城市相繼舉辦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海外首映式,影片在亞洲、歐洲、北美、澳洲共9個國家57個城市的89家主流影院上映。
2017年,在“中國電影,普天同映”的助力下,《拆彈專家》《非凡任務》《悟空傳》等電影相繼在海外發行,在當地獲得了較高的票房,也贏得了中國電影良好的口碑。7月上映的《戰狼2》在海外獲得如此大的影響力,可以說與“中國電影,普天同映”的發行平臺密不可分。“我們根據不同國家市場的特點對《戰狼2》策劃並執行了全案宣發。影片過硬的質量,加上國內外宣發的配合,所以取得了成功。”據華人文化負責該片東南亞澳洲地區發行推廣經理金微一介紹,“《戰狼2》在海外面對的是《敦刻爾克》等好萊塢大片的衝擊,首週末之後,當地院線和我們都增添了信心。在澳洲市場,一些當地的白人觀眾也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在網路渠道沒有搶到票的人,還會專程來到影院排隊買票。”
《中國詩詞大會》海報。資料圖片海外發行之外,合拍也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另一條路徑。去年12月,中美合拍電影《長城》上映首週末在北美之外的地區一共斬獲了2.45億美元的票房。今年2月,《長城》登陸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的33個國家和地區,斬獲了2.1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據統計,《長城》在27個海外上映國家中都排進了首週末票房榜前三。合拍這一模式不僅讓中國故事走出國門,也讓中國面孔揚名海外。今年2月,中國演員成龍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成龍雖早年間進入好萊塢打拼,但近年來憑藉中美合拍片《尖峰時刻4》《英倫對決》等動作功夫大片,家喻戶曉。幾乎每個外國人,提到中國電影元素時都會說:“功夫,成龍!”
中國電影已經造船出海,讓世界看到了在光與影的藝術中,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世界人民懂得了,在好萊塢大片之外,還有一種大片叫“中國式大片”。
綜藝節目: 從引進到出口的成功轉換
短短几年間,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走過了從單純購買引進模式,到與海外版權方聯合開發,再到獨立創作全新模式,最終實現原創模式被海外採購……中國“電視節目模式的進步可說是飛速的。”中國傳媒大學文科科研處副研究員鄧文卿感慨道。
前幾年,《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綜藝節目幾乎都是“舶來品”。據統計,2014年各衛影片道正式引進12檔韓國版權節目,佔引進節目總數的48%.在購進版權的同時,國內團隊也透過與海外公司聯合制作的方式,向海外優秀的綜藝節目“取經”。如《奔跑吧!兄弟》就是中韓製作團隊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播出後的收視率屢創新高,同時該節目也受到了不少韓國觀眾的追捧。
在吸收了多年國外的節目模式和生產製作理念後,國內各節目製作團隊日趨成熟,在原有引進節目基礎上進行創新,打造原創節目模式。《我是歌手》第五季改名為《歌手》,並引進哈薩克歌手迪瑪希,帶動了該節目在哈薩克熱播,成為中哈文化交流與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好聲音》改名《中國新歌聲》,吸引了來自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愛好者,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視窗。
在國內成為現象級的節目《極限挑戰》,在海外銷售單價打破了以往東方衛視的綜藝節目在海外銷售的最高紀錄。《極限挑戰》系列真人秀節目在美國舊金山KTSF電視臺、馬來西亞NTV7電視臺等海外主流媒體播出後,受到了海外觀眾的好評。不僅如此,“極限男人幫”在海外的走紅,還讓不少海外觀眾成為中國藝人張藝興、孫紅雷的“粉絲”。《緣來非誠勿擾》在澳洲電視臺SBS晚上黃金時段播出時,國外觀眾對該節目十分感興趣,不少觀眾以節目中探討的話題為載體,引發了大家對價值觀的深入探討。一位在澳洲工作的中國人說:“這個節目的成功簡直到了不分國界的地步,我的同事中有來自澳洲、英國、克羅埃西亞、印度、德國、巴基斯坦等地的人,他們幾乎都對這檔節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製作團隊透過不斷創新,打造出了一批紮根本土,富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好節目。部分節目已經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在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大型音樂對戰節目《全能星戰》的節目模式賣到了以色列。英國國際傳媒集團ITV從中國燦星製作訂購了《中國好歌曲》,負責其國際發行權和英國播出權,這是ITV首次引進中國節目。《漢字英雄》在法國戛納電視節上受熱捧,多家國際買家對該節目模式非常感興趣……
近年來,央視推出的《挑戰不可能》《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海外傳播力不可小覷。其中,《挑戰不可能》中的精彩內容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等多種語言,在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臺上傳播。節目中“催眠小動物”的5歲小女孩兒韓嘉盈的影片片段,在海外網路點選量短時間突破5億次。此後,韓嘉盈受邀赴美參加《艾倫秀》主持人監製的美國主流媒體NBC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小大人》(Little Big Shots)。
韓國希傑娛樂集團節目模式創意總監黃振宇說:“像《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雖然有強烈的本地特色,但仍具國際潛力,如果把中國詩詞換成一些國際知名的詩,它肯定能走得很遠。”
“中國模式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形式,在走出去本土化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目前正在探討‘共同原創模式’,即和國外創意公司共同合作,以中國元素為主體,探索特定區域受眾可接受的新的節目模式。”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綜藝節目正在逐步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完美蛻變。綜藝節目的走出去,折射出文化發展的新趨勢,為海外市場增添新的活力,讓海外觀眾感知深厚悠久的中國文化內涵。
電視劇:展現朝氣蓬勃的當代中國
自2011年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斯瓦希里語版成功登陸坦尚尼亞起,已有包括《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內的多部中國電視劇在坦尚尼亞、肯亞、埃及、塞內加爾和尚比亞等非洲國家播出。越來越多非洲人透過觀看當代中國電視劇瞭解中國社會,越來越多非洲人對中國產生興趣。以影視為紐帶,相隔萬里的中非兩國民眾越走越近。
曾引進《媳婦的美好時代》的坦尚尼亞國家電視臺臺長姆沙納說:“對非洲人來說,中國很遙遠,可是透過中國影視劇,我們感覺到中國人就在身邊,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共同的夢想和追求。我們歡迎這樣的故事。”《媳婦的美好時代》受到當地觀眾的追捧。電視劇中的女主角海清,也成了當地群眾崇拜的偶像。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正在從“拿來主義”轉向“輸出創新”,掀起了一股風靡全球的“華流”風潮。《步步驚心》《甄嬛傳》《羋月傳》《琅琊榜》《花千骨》等古裝劇登陸國外主流平臺,拿下了不錯的收視成績和良好的口碑。今年,電視劇《楚喬傳》在國外的熱度也很高,影片被傳到外國網站後,吸引了一大批“粉絲”追劇,他們不僅留言催促更新,還催促字幕組們加緊翻譯速度、跟上更新節奏。中國網友笑稱“總算讓外國友人體驗了一把跨國界追劇的痛苦”。得益於此,主演趙麗穎也收穫了大批海外粉絲。
精品迭出的古裝劇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記憶向世界觀眾傳達著包容、和諧、忠義等價值觀。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展現當代中國發展成就和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反映當下中國青年的生存現狀和精神氣質的現代劇,也為海外觀眾所熱議。《歡樂頌》《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翻譯官》《如果蝸牛有愛情》在加拿大、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播出後,反響熱烈,很多觀眾都表示意外,“原來中國的現代愛情劇這麼好看”。這些優秀的國產電視劇作品立足當下,向世界觀眾展現了一個時尚、現代、朝氣蓬勃的中國社會。
以往,海外對中國電視劇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皇帝”“後宮”“辮子”“功夫”上,“現在電視劇作品的海外銷售,無論是出口規模、出口覆蓋範圍,還是出口型別都在逐年增加和豐富。”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電視部副總經理程春麗說。
在談到中國影視劇何以行銷海外聲名遠揚時,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梓軒表示:“在國際市場上引發強烈反響的優秀作品,大多具有高超的藝術水準和視聽呈現質量,傳遞著可以與國際觀眾對話的思想內涵,同時不失鮮明的中國特色。它們為海外華人以及與中國有著共同文化記憶的人們提供著一個美麗而生動的中國,一個精神上、文化上的認同空間,也為非華語觀眾打開了認識中國、感受中國的一扇窗。”
在國內影視市場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中國影視作品“出海”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一股湧動的“華流”正在逆襲國際市場,大大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充分展示了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些光與影的藝術猶如一張張文化名片,向世界發出了鏗鏘有力的中國聲音。
編輯: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