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臺灣)

每年有約5000人才缺口 什麼困擾了網路文學人才培養?

全文约3107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新媒體文學委員會秘書長、愛讀文學網總編輯吳長青作為早期介入網路文學人才培養領域的推廣人和踐行者,不遺餘力地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北京智達三江網路教育科技公司已與三江學院、賀州學院、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簽約合作開辦“數字出版與網路文學編輯、寫作”本專科專業,設點佈局漸...

網路文藝發展至今,可能性諸多但並無前例可援,如何從諸多相關行業潛在規律中借鑑學習,培養出適應自身行業的人才是網路文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原標題:什麼困擾了網路文學人才培養?

網路文藝發展至今,可能性諸多但並無前例可援,如何從諸多相關行業潛在規律中借鑑學習,培養出適應自身行業的人才是網路文學面臨的重要課題。近日,記者參加首屆中國“網路文學+”大會相關論壇並深入採訪業內專家就該問題進行報道。

每年有約5000人才缺口

卻沒有一家專門人才培養單位

中國網路文學近2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獨有的文化現象。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網路文學的使用者規模達到3.53億,作品總量高達1400餘萬種,日更新字數超過1.5億字。近兩年來,IP市場的興起,更是將網路文學的影響力從文字擴大到了影片、遊戲、漫畫等各類表現形式。過去二十年間積累的一批優秀網路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之後,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

但是,網路文學快速發展的背後,潛藏的諸多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王野霏提出幾大問題,作品同質化嚴重,從業人員水平有待提高,市場主體良莠不齊,管理規則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完善等。網路文學在野蠻生長、自然發展的時期這些問題並不會特別突出,但隨著近兩年網路文學逐漸進入大規模市場化、國際化,網路文學作家和作品被賦予更多的社會價值、市場價值甚至還可以參與中國文化“走出去”,在這樣的時代,網路文學諸多問題如果不得到解決,必然阻礙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

2017年6月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網路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對網路文學提出了出版質量、傳播能力、內容創新、制度建設、社會和文化影響等多方面的要求。

一種文學式樣的興盛,必須有大量可供閱讀和消費的作品蓄勢和拉抬。當下的網路寫作因其寫作自由、推送容易的“低門檻”的優勢而倍受寫手們青睞。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健認為,各網站的簽約作者數以萬計,發表途徑的便捷使文學進入全民狂歡的時代。全國政協常委賀軍科在政協常委會分組討論中的表述是:“億萬‘網路土著’青年中正成長出一支草根文藝創作大軍。”目前,數字出版、網路文學編輯、創意寫作人才奇缺。全國文學網站和數字化出版企業近百家,但沒有一家專門的人才培養單位,人才建設乏善可陳,全行業每年人才缺口大約在5000人左右,與行業發展需求極不對稱。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對於網路文學產業來說,培養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念、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學術基礎、熟知產業法規和市場規律、具備文化全球視野的高階人才,是網路文學產業的重要需求,為了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直麵人才培養的困境。

學生比老師“懂”

網文形成了獨立評論體系

早期的網路作者基本處於自發成長狀態。2004年到2006年之間,網路人才以資料和市場風向作為導向,VIP付費時代來臨,讀者開始“用腳投票”,作家是創新和市場開拓的第一主力。因此,2006年以後,接受培訓成為作者的主動需求。

於是,一方面,作協開放官方資源。2009年魯迅文學院開啟網路文學培訓班。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啟動專業培養。中南大學網路文學研究團隊是我國最早開展網路文學研究的學術群體,團隊負責人歐陽友權教授是我國網路文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該團隊1999年即涉足網路文學研究領域,2000年開始發表論文,2004年建立湖南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網路文學研究基地”,2012年、2013年先後組建成立湖南省和全國網路文學研究會,成為這兩個學會的會長單位和秘書處單位。

2003年從北大博士畢業的邵燕君於2004年創立“北大評刊”論壇,2010年開始轉向網路文學研究,2011年起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設網路文學研究課程,以選修課作為依託,率探索網路文學研究方法和教學模式。邵燕君曾談到,2010年前後,她把目光轉向了網路文學。這時的網路文學經過十餘年的飛速發展已經非常強大,讀者接近兩億,作者號稱百萬。按照業內人士的估計,當時網路文學與期刊文學的實力對比,大概是作者百倍之,讀者千倍之。不僅如此,網路文學在十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生產—分享—評論”體系,形成多姿多彩的“粉絲”部落文化。即使如此,當她決定轉向網路文學研究時,很多人驚訝、不解,甚至認為是一種背叛。

“第一次在北大開網路文學的研究課程確實是一場學術冒險。因為,對於我們要研究的物件,所有選課的學生都比我這個老師懂得多。他們懂,但是他們不敢說。在他們的閱讀經驗裡,讀網路小說一直是一件不務正業的事,特別是上了中文系,在經典的威壓下,更是上不得檯面。我對學生們說:讓我們先把所有的金科玉律都放在一邊,回到一個樸素讀者的本心。在我的鼓勵和慫恿下,學生們拿出了他們深藏的最愛。他們給我帶來了很多驚喜。”就這樣,邵燕君一直從事網路文學研究,2014年招收了第一屆創業寫作方向的專業碩士,順勢推出了《網路文學研究與創作》這門選修課。

職業網文作者內需增加

亟需更高水平的學歷教育

2013年10月,由中國作協指導、17K網路文學網站發展成立了一所非學歷教育的“網路文學大學”,莫言任名譽校長。在張健看來,這對中國網路文學發展來說,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它使網路文學由自發式創作階段,步入了“職業化”程序和系統培訓軌道。但這種去學歷化的公益性學校畢竟吸引力有限。2013年12月25日,盛大文學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宣佈聯合創辦“國內首個網路文學本科專業”,使得網路文學寫作的學歷教育成為事實。首屆招生名額只有30人,但已經吸引了3000名以上的考生前來面試,足見其需求火爆程度。還有2014年,北大中文系開始招收兩年制的創意寫作方向的專業碩士,更是將網路文學寫作人才培養漸次帶入“高大上”境界。

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新媒體文學委員會秘書長、愛讀文學網總編輯吳長青作為早期介入網路文學人才培養領域的推廣人和踐行者,不遺餘力地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北京智達三江網路教育科技公司已與三江學院、賀州學院、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簽約合作開辦“數字出版與網路文學編輯、寫作”本專科專業,設點佈局漸次展開,並撰寫了教材《網路文學創作與研究概論》。吳長青表示,將網路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研究物件,在宏觀上突破傳統的媒介關係研究,微觀上假以具體的文字作為研究物件,“立足文字差異,注重對照與比較”。

2017年7月13日,在第七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與北京印刷學院主導的高校聯盟簽署了“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基地”共建戰略協議。在此基礎上,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與北京印刷學院聯合籌備了“數字出版與網路文學高階研修班”。該研修班面向網路文學及相關產業的管理者、編輯、商務、作家等方面的資深從業人員,採用在職研究生授課方式,學制兩年,可申請碩士學位。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類短缺人才培養跟進和補位,我國的網路文學發展定會有可以期待的更好明天。

網路文學是多極化概念

人才培養方式需要跨界、跨行業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已開出了數字出版與網路文學創意寫作專業、新媒體文學專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網路文學編輯與寫作等專業,但這還很不夠。究其原因,張健分析,因為網路文學是一個多極化的概念,凡是以網路為介質的寫作、傳播、互動、發行、盈利都隸屬於廣義的網路文學範疇。這就要求專業的開發必須視野放開一點,儘可能全口徑對接和覆蓋相關專業與能力培養。同時,專業開發應當對接網路文學衍生的文化產業鏈。作為大網路文學概念,決不侷限於網路文學創作本身,它是一個關涉網路及其所衍生的其他文化產品的領域。包括場景作品、影視改編、生成藝術、動漫動畫、遊戲製作等高度相關的文化產業鏈。

吳長青認為,首先,目前要創新網路文藝人才的培養方式。網路文藝是新型的文藝樣式,它既是新技術的產物,同時也是最具有“人民性”的文藝形態。網路文藝人才培養需要走出書齋,需要跨界、跨行業的聯合,需要突出理論高度的同時強化應用型的訓練。其次,要強化網路文藝人才的標準化制度建設。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需要進行理論化和體系化的建設,這也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探索出的一條基本路徑。另外,文化建設在吸納和接收民間文藝的同時,必須對其進行規範和引導,這裡面既包含內容的規範,也有人才標準的制定。有了這個制度,才能保持網路文藝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且保持網路文藝與國家意志、民間意識的融合。

網路文學的創作者和從業者在努力提升寫作水平和實操能力的同時,應該積極適應市場變化,重構知識體系,輸出更高精神層次的優秀作品。華雲文化集團董事長兼CEO汪海英表示,華雲文化創造一種作家經紀模式,即對內容進行賦能,從而以規模化實現精品開發、品牌打造,這也是網路文學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嘗試。

編輯:mary

相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