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電影票房339億,退燒不退熱的IP仍是市場最愛?
浙江大資料中心釋出的《IP創作、衍生品及大資料報告》顯示,網路文學作為IP創作的核心力量,在整個文學市場中增速最快,從2013年的15億到2017年的90億的市場規模,近兩年來增速超過60%。吳玄,系《西湖》雜誌主編,此次他聯手著名作家海飛、蔡駿以及《收穫》雜誌主程式設計永新共同為西湖IP大會站臺,就“文學變局中的型別崛起”...
網路文學作為IP的最大輸出地之一,在這場變局中如何發展?爆炸性增長的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而言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什麼樣的網路文學才是真正的IP,投觀眾所好呢?
秋冬之際,2017即將畫上句號,影視劇透露的新訊號也愈加明確:型別題材崛起。網路文學作為IP的最大輸出地之一,在這場變局中如何發展?爆炸性增長的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而言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什麼樣的網路文學才是真正的IP,投觀眾所好呢?“你怎麼不寫網路小說呢?萬一火了多賺錢啊!”記者已經想不起來多少次面對這個問題了,那麼對於網路文學,業內人士怎麼看呢?
“原來傳統文學和GDP沒什麼關係,經典作家經常窮困潦倒,一分錢沒有掙到;現在的網路作家太神奇了,一年可以創造一個億,文學也可以談GDP!”
11月3日,西子湖畔,吳玄頻頻出口驚人,嬉笑怒罵中意味深長,卻也恰恰證明了來勢洶洶的網路文學浪潮對文學和影視界造成的多重衝擊。吳玄,系《西湖》雜誌主編,此次他聯手著名作家海飛、蔡駿以及《收穫》雜誌主程式設計永新共同為西湖IP大會站臺,就“文學變局中的型別崛起”話題發起熱烈討論。
據瞭解,本屆西湖IP大會由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作家協會和西湖區人民政府主辦,東方星空數字娛樂有限公司和中共西湖區委宣傳部承辦,旨在透過回到IP的原點去觀照整個產業的發展。
型別題材崛起,IP退燒不退熱仍是市場最愛?
近年來,IP逐漸從“舶來品”成長為全民性的話題,僅在百度搜索“IP智慧財產權”,便會跳出3170000個相關詞條。 或許在更迭迅速的網路詞彙中,IP早已不是新詞,但是市場對其的渴望仍有力彰顯著它的魅力。
西湖IP大會現場釋出的《文娛IP白皮書》顯示,截止今年9月,電影市場上映的IP改編作品共計108部,較去年同期增長數量僅為1,但是票房收入較同比增長了47.99%,高達339.74億;觀影人次達9.79億,同比增長44.18%。在電影產業迴歸冷靜,票房和觀影人次平穩增長的時候,IP電影無論是票房佔比還是觀影人次增速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勢頭。
電視劇、網劇市場亦不遑多讓。資料顯示,在優酷平臺播放量top100的劇集中,IP改編劇達60部,而知名大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等更是名列前茅。
IP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如今業內人士正在不斷的尋找和迴歸原點,找尋IP開發的科學方法。而即使是今年以來的IP退燒的聲音不絕於耳,市場仍給出了鮮明的訊號:此時言IP已死顯然為時過早,IP的未來充滿了未知,IP市場仍是一塊巨大的寶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IP作品中,型別題材迅速崛起並且發展勢頭迅猛。電影方面,《戰狼2》以56.83億的票房收入高居IP電影乃至中國電影榜首,《速度與激情8》緊隨其後,在它們的帶領下“動作類電影”成為觀眾最喜歡的IP型別,票房佔比達48.86%.
劇集市場上,言情類、古裝類和歷史類排名前三;網劇方面,懸疑題材和甜寵題材平分秋色,《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雙世寵妃》等作為分眾精品被觀眾熟知。猶記得之前上海2017網路視聽節網劇論壇中,分眾精品赫然是網劇市場的關鍵詞。
型別題材的崛起讓IP開發在質疑聲中仍佔領高地,也讓業內人士真正開始審視IP科學開發的概念。網路文學作為IP的最重要產地之一,自然也備受關注。
IP風靡背後:網路文學能談的只有錢、GDP化?
“每個人都有一個幫派要混,每種文學都有一種型別要分”。在西方,型別文學是一個真正的文學題材,在中國編譯之後成為網路文學,更確切的來講,根據釋出渠道渠道來分,網路文學可以看作是型別文學的一種。
“國外的型別文學很發達,歸類嚴整,但是國內的型別文學很難走出來,尤其是影視劇改編爛尾、偽IP盛行的情況下。”海飛指出。那麼,型別文學尤其是網路文學在市場上交出的答卷是怎樣的呢?
浙江大資料中心釋出的《IP創作、衍生品及大資料報告》顯示,網路文學作為IP創作的核心力量,在整個文學市場中增速最快,從2013年的15億到2017年的90億的市場規模,近兩年來增速超過60%。於此同時,IP改編劇版權費也從2012年的40萬每集飆升到如今的900萬每集。
從市場層面來講,網路文學的興起是文學史以及影視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資本加持下版權費暴漲、同質化嚴重、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令人唏噓。
如果將市場上的網路文學進行歸類,不看作者的名字也能基本可以預測故事走向,或許這也是熱門影視劇上映之後,緊隨其後的往往是抄襲醜聞的原因,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便可窺見一二。
大量同質化、低質量作品的產生,究其根本原因,或許正是吳玄所說的:“在中國網路作家出現之前,我們找不到一位20來歲、每天寫兩三萬字、整部作品三千到五千萬字的文學經典,而這些作品在市場上銷量很好,叫好又叫座,讀者也很多;同時轉化成影視的速度非常快。”
令人震驚的是,這場鉅額財富背後的“操盤手”主要是80 後和90後,高達1500萬龐大的作家人群匯聚各行各業和不同階層的人員,大學生、公務員、醫生、廚師、保安等都赫然在列,儼然有一種全民職業的意味,正在打破昔日對文學、作家的定義。
這個產業鏈現在看來竟毫無問題,也是所有版權方尤其是網路作家最為期冀的方式;然而“和網路作家交談的時候,他們基本上談錢;過去的傳統文學和GDP沒什麼關係,但是現在動輒千萬過億的版權費讓文學也能談GDP了。”吳玄表示。
文學也能談GDP了,這是文學創作者的幸與不幸。自古以來,文學更像是窮困潦倒的代名詞,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創作者比比皆是;然而,近年來資本加持下的網路文學,市場化特徵儼然已經超越了文學性,成為第一屬性,也和傳統文學從人文情懷和社會思考的出發點背道而馳。
只是引人深思的是,如果出發點是市場和金錢的話,那源於文學的IP改編作品的質量如何保障?
編輯:mary